

在人类历史上,曾多次受到传染病和瘟疫的侵害。麻风病,即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得了此病的人,可造成皮损、感觉障碍和组织损害,严重的可产生肌肉萎缩和畸形等,面容尽毁,十分恐怖。胆大的,可以自行谷歌一下,这儿我就不贴图了。史料记载,3500年前世界上即有麻风病的记载,据世卫组织(WHO)2000年统计,全球仍有近70万麻风病人,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几个国家。
麻风病有很强的传染性,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都可能被传染。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在早期欧洲,为防止疾病传播曾大量屠杀麻风病人。中世纪前期,大多将病人强迫放逐到居民点之外,实行终身隔离。以后逐渐出现麻风病人收容所(leprosarium),19世纪中叶以后,世界各国开始普遍建立麻风病院收治麻风病人,形成所谓的“麻风区”(lerper colony)。这里插一句,我国当代先锋派作家马原有一部小说叫《虚构》,讲的是一个汉族人进入西藏某麻风病区,在与世隔绝的“玛曲村”与麻风病人朝夕相处的七个日夜的奇特经历,有兴趣的可找来看看。


麻风区常设在海岛上或荒漠之地。为了隔离区货币流通需要,在20世纪初,一些国家在麻风病隔离区发行了特制的麻风币(Leper money),一般均有面值,是一种代用币(token)。据目前所知,发行过麻风币的国家有菲律宾、日本、巴西、巴拿马、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六个国家。其中大多是硬币,纸币较少。
亚洲是麻风病的重灾区之一,1903年,美属菲律宾公共卫生委员会在马尼拉东南150英里的库利昂岛上设立了麻风隔离区(Culion Leper Colony)。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麻风区,隔离的麻风病人一度超过14,000人。同时,它也是一个麻风病医学研究和社会医学实践的基地。1906年,第一批麻风病人到达该岛,库利昂岛麻风区逐渐壮大成熟。这里的麻风病人只准进不准出,为解决隔离人群的日常流通需要,防止传染,政府于1913年到1927年间发行了一批麻风币。这批麻风币都是硬币,由一家私人公司Frank & Company制造,后来改为在马尼拉造币厂铸造。


二战期间,库利昂岛麻风隔离区发行了一批纸币(代币券),下图为1942年5比索麻风币。这批纸币设计简单,发行量小,印制相对简陋,但形制还算规整。那时,战争已打的火热,病区内的工作人员已发不起工资,于是联邦政府承诺,这可用这部分纸币可充当工资,战后政府将会赎回。纸币正面有菲律宾联邦卫生局库利昂麻风病隔离区(BUREAU OF HEALTH CULION LEPER COLONY)等字母。由美国病理学家韦德博士(Dr. H. W. Wade)、医疗执行主席伦纳德(Leonard Wood)和署理首席病理学家何塞.诺拉斯科(Jose O. Nolasco )联合签发。日本占领菲律宾后,认为这类东西可能会传染,遂将其销毁,少部分被保留下来。
菲律宾独立后,逐渐废除隔离和歧视制度,现在库利昂岛已成为菲律宾巴拉望省最年轻的自治区,时至今日,岛上仍建有麻风病疗养院,为治疗麻风病发挥着重要作用。2003年2月,当地举办了库利昂麻风区建立100周年纪念活动。
由于现代医学的进步,麻疯病在世界范围内已日趋消灭,这些曾与一段难忘历史相联系的钱币,也成为收藏爱好者的珍品。不过,由于麻风传染病的特殊性,部分爱好者对此类东西还是敬而远之。本人这张纸币,一直放在原装的封袋中,从未敢接触票面,断不会染上麻风病吧。哈哈。

(如有谬误,请指正)
【鸣谢suixin43、迈克华斯基的部分资料】
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