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我国发行的纪念币逐渐陷入了设计的“审美怪圈”。尤其是周年纪念币,往往只是一个数字,没有任何吸引人的元素。有人提出,纪念币市场行情不佳的背后,除了发行量过大,还有一个关键因素——设计越来越糟糕。纪念币的设计危机近些年,央行发行的纪念币设计逐渐变得简陋。2018年高铁币一经发布就遭遇了藏友们的疯狂吐槽。币面简单粗糙,完全没有新意,导致大部分人对其产生了反感。即便是如改革币、建党币等具有纪念意义的币种,其单一的数字设计也无法吸引人。简而言之,纪念币的设计已经逐渐失去了吸引力。设计与市场的关系如果回顾过去的一些经典纪念币,你会发现,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市场的表现。例如2015年发行的抗战币,币面上只有简单的“70”和一些图案,缺乏层次感,显得极为单调。
与1995年发行的抗战50周年纪念币相比,后者通过细致入微的雕刻呈现了英勇的抗日英雄形象,画面层次丰富,主题鲜明,给人一种深刻的视觉冲击。显然,设计好坏直接决定了纪念币的市场表现。为何设计如此平庸?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硬币生产工艺的提高,纪念币的设计开始变得更为现代化。电脑雕刻技术的引进使得设计师能更加精细化制作图案,但这也使得一些设计趋于千篇一律,缺乏创新。再加上彩印和幻彩等新工艺的使用,纪念币虽然工艺上看似更精致,但设计上的平庸却让其缺乏吸引力。毕竟,纪念币不再仅仅是收藏的物品,它们的设计和艺术价值是其市场表现的重要决定因素。总结:设计才是关键
市场上那些无法脱离面值的纪念币,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们的设计远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好的纪念币应该兼具纪念意义与艺术性,而不是仅仅依赖其发行量。设计不佳的纪念币,终究难以走出市场的低迷期。那么,未来的纪念币是否能够打破这种“审美怪圈”?还是继续在平庸中徘徊?点击下方卡片关注藏品之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