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文”字邮票争议

“文”字邮票由于发行年代的特殊性,在很长一段时间缺乏邮票发行资料等原因,集邮界对其有过种种争议,笔者简介四方面的争议。“文”字邮票类别之争。
据《中国邮票史》(第8卷)记述:“在邮政主管部门发行邮票的通知中,文11以前的各套邮票以及文14、文15都称为‘纪念邮票’,而文12、文13、文16至文19邮票,都未在发行通知上标明邮票的纪、特类别,实际上是一律视为纪念邮票。”集邮者对19套“文”字邮票的纪、特类别区分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是应对“文”邮票区分纪、特类别,按邮票发行通知中说明的邮票发行目的予以区分,以纪念为目的的是纪念邮票,以宣传为目的的是特种邮票,但是由于人们理解的差异,区分的结果差异很大。另一种意见是,邮票发行通知中已明确指明为纪念邮票的就视其为纪念邮票,未说明类别的就不予区分。“文”字邮票“转折点”之争。
“文”字邮票共发行19套,由于1968年9月27日召开了中央宣传工作会议,中心议题是如何正确地宣传毛泽东思想。在此次会议召开前后发行的邮票在选题、设计等方面有较明显的不同。《中国邮票史》(第8卷)将“文”字邮票分为前13套和后6套分别进行介绍,在“‘文’字邮票的后六套”中先介绍文15邮票,介绍文14时称:“由于选题是早已确定的,所以这套邮票说不上是‘文’字邮票前后两段的转折点。”该书虽然没有将某套邮票称为“转折点”,但事实上是把文15作为转折点。图1集邮者对哪套邮票是前后2个阶段的转折点之争主要集中在“文14”和“文15”两套邮票。后有集邮者提出“文”字邮票前后有变化,但是不能称之为转折,这种意见被参与讨论的集邮者普遍认同,故在以后多以打引号的“转折点”来讨论哪套是发生变化的首套邮票。参与此问题的讨论者基本上达成这样的共识:即从先于文14发行的文15开始,“文”字邮票上没有毛主席像、语录、诗词,这是一种变化,但文15(图1)基本上保留以前“文”字邮票的设计风格(只是票幅小),这套邮票处于变化的过渡状态。图2“文”字邮票分次发行之争。
19套“文”字邮票中有6套未能在首发日发售全套邮票,除去7套单枚成套邮票和1套全套连印邮票(图2),仅有5套“文”字邮票在首发日全套发售,这也是特定时期出现的非正常情况。集邮界对此种情况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意是:一套邮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发行通知的才是分次发行,仅有2套“文”字邮票为分次发行,即文5《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胜利万岁》和文18《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而一套邮票仅有一个发行通知的就是一次发行陆续出售,有4套邮票属于此种情况。另一种意见是:不管一套邮票有几个发行通知,只要邮票发行首日不是全套出售的就是分次发行,即有6套“文”字邮票是分次发行的。图3
一片红”邮票的第一稿之争。
《中国邮票史》(第8卷)依据档案资料已明确了“全面胜利”(图3)、“大一片红”(图4)、“小一片红”(图5)邮票的延续关系,即“全面胜利”为“一片红”邮票的第一稿。但是,该邮票的设计者一直称“全面胜利”与“一片红”没有关系,他收藏的“扛领袖像”(图6)才是‘一片红’的第一稿,也有集邮者认同此种意见。来源:邮文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