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曾经与电影百花奖齐名的佳邮评选,已经变成了一个陌生的存在。这项活动,曾经是集邮人心中璀璨的明星,如今却悄无声息地沦为一种纯粹的商业秀。投票热情日渐冷淡,邮人心中的疑惑与不满也愈发浓厚。评选活动的初衷似乎已被商业化的浪潮吞噬,那个曾经引发广泛关注与热议的佳邮评选,如今只能让人感叹“物是人非”。从辉煌到平淡佳邮评选,曾经是无数集邮爱好者的年度盛事。每年,邮票评选活动都会吸引成千上万的人参与,大家热衷于为自己喜爱的邮票投上那一票。然而,近几年随着邮政发行政策的调整,评选活动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不断被质疑。票数不公布,投票结果早已成为了“可以预测”的结局,导致邮人投票的热情愈加低迷。尤其是佳邮评选张的面值一旦与评选结果挂钩,这种商业化色彩越来越浓,评选活动的含金量逐渐走低。商业化的阴影为何曾经的佳邮评选,已经变成了一个“清仓大甩卖”的场面?问题的症结在于,越来越多的评选活动已经偏离了纯粹的集邮精神。以前的邮票评选,是集邮爱好者根据自己的品味和兴趣选出自己心中的“最佳”。
如今,这种活动几乎成了商家与投资者的聚集地,普通集邮者的声音被完全忽视。评选张的价格与数量,已经被炒作和市场操控所主导。这种现象让许多集邮爱好者感到心寒,认为评选活动的意义已不再。评选结果的“假象”在众多集邮活动中,最让人困惑的恐怕就是投票环节。随着每年的“最佳邮票评选”临近,大家早就能预测出大致的获奖名单——那些市场上炒得火热的邮票,最终都将占据奖项。投票行为似乎成了“过场”,参与者的真正意图,更多的是为了获取奖品而投票,而非选出自己喜爱的邮票。2023年,所谓的“最佳邮票”居然是大家普遍吐槽的生肖蓝兔子,这一现象直接暴露了评选活动的失去公正与透明。结果与反思这场所谓的“最佳邮票评选”越来越变成了一场商业化的表演,参评者在追求利益的驱动下,完全忽视了集邮本身的精神。而作为曾经风光无限的佳邮评选活动,也逐渐演变为少数“关系户”的谋利工具。从集邮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活动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甚至让人对集邮市场的未来产生了深深的担忧。曾几何时,这个活动能让人心跳加速,今天,它却成了一个充满不信任与失望的阴影。总结来说,曾经盛大的佳邮评选活动,已经没有了往日的辉煌与意义。它从一个集邮者展示自己兴趣的舞台,变成了少数人寻求私利的商业手段。失去公正,失去活力,这样的评选活动,真的还有存在的必要吗?也许,是时候考虑重新审视集邮活动的核心价值,避免成为商业化的牺牲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