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陕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于1932年12月入川后建立的,至1935年4月撤离,历时两年零四个月,位于四川陕西两省交界的米仓山和大巴山区,面积近42000平方公里,人口500余万。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于1932年12月入川后建立的,至1935年4月撤离,历时两年零四个月,位于四川陕西两省交界的米仓山和大巴山区,面积近42000平方公里,人口500余万,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 红军建立川陕苏区初期,造币设备非常落后,用简陋的设备制造出的熔铸铜币比较粗劣。直到1933年10月,红军取得了宣达战役的胜利,缴获了军阀刘存厚在达县经营了多年的比较先进的造币厂以及大量的造币物资后,于1933年11月18日,在通江正式成立了川陕省造币厂。从此,川陕省革命根据地的造币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铸造出银币、铜圆开始呈现比较精美的状态。从笔者收集的此枚也可以看出,银币的铸造设计在当时算比较精致的。我们根据史料记载可知,川陕苏区铸造的银币主要为镰刀斧头银币和仿造汉字大洋,其中仿造汉字大洋数量占绝大多数,目的是为了方便与白区进行物质交易;镰刀斧头银币是极少的,目的是为了内部流通。因此,铸造量极其有限的川陕苏区镰刀斧头银币通过流通,毁损,至今已经非常罕见,成为珍贵的革命货币文物。 藏品鉴赏: 此枚川陕苏区银币,直径39毫米,厚2.5毫米,重25.8克,为传世大开门之物。它正面分为中心和外环两部分,中心珠圈内直排镌刻“壹元”面额,外环珠圈外左右中部偏下对称排列蟹爪五角星一个,蟹爪五角星上部从右至左弧形排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8个字,五角星下部从右至左弧形排列“川陕省造币厂造”7个字;背面中心图案为地球图案,上有中国地图,在地图上有镰刀斧头党徽图案,外环左右中部偏下对称分布四瓣花星各一,向上从右至左排列“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11个字,星下从右至左为“一九三四年”造币时间。在这枚银币上,川陕苏区铸币的特征明显:拉丝纹,文字图案风格,以及边齿无一不印证它是大开门真品。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