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上资料显示,2024年中国邮政完成的收入达到7025.84亿元,利润865.23亿。
而根据国家邮政局2024年新邮发行监管报告可以看到,邮票发行面值10亿的邮票来讲,这只是面值和销售价,且还不是净利润,毕竟普服信函,邮票寄包裹等等。因此邮票营收的占比对于中国邮政集团营收来讲,可以说九牛1毛!
而现在邮票的最大的问题,虽然邮票减量了,但企业发行的各种邮资机戳,邮资标签,只是一种为了继续赚钱圈内老人腰包,增加收益的行为,目前近几千上万枚邮资机戳,也没看到有一种出圈的,还有一次发行100枚的,纯纯的收割圈内邮友的口袋。并未给集邮行业带来丝毫的好处,更是导致圈内的负面舆情增加,也影响到邮票的消耗。
而中邮一直想搞文创,但邮票的基础市场运营太差,导致严重打折,假票泛滥,本是独家的金字招牌,硬生生被玩坏了,没有任何品牌溢价!
邮票,和纪念币是国家发行的唯二的收藏品!如果有一天邮票发行能领悟到,不要依靠邮票本身赚钱,可以借助邮票独家金字招牌,只要圈内圈外都认可以邮票,再延展周边开发,或许集邮行业才会重新焕发新的活力!
比如当年《国家宝藏》节目才才播出第一季时,小编看到不少纪录片,博物馆几乎全部是亏损的,博物馆的建设与日常运营靠国家财政拨款支持。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博物院热,旅游去博物馆基本都成为当下年轻人的必选之地了,但因为太火,连预约困难,有些只能高价找黄牛了。
可以看到博物馆的发展,各大博物馆知道了自身的优势,开发出自家文物文创品发,各种品牌授权下,有些博物馆连冰箱贴都销售百万级别了。
因此,参考博物馆的发展,中国邮政完全其实可以取长补短,摸索出未来更适合邮票发展方向,小编聊过很多次,邮票是集邮行业的基本盘,只要底层建筑好了,依托邮票,相关的文创才会得到更多认可。反观当下邮票品牌市场打折、设计上经常受到吐槽、功能性也被质疑,如此打破刻板印象,才能让邮票吸引更多人了解和关注!
因此,对于邮票的发行改革,只要中国邮政愿意花心思,邮票完全可以重获老邮友的芳心。不要只看眼下利益,眼光还是要看到长远的发展。
大家可以看看纪念钞品种,从初期的发行量少,混乱的发行方式。到超发3亿张,面值100元航天钞,再到当下龙钞公众开放预约的火爆。一个市场的兴衰变化都在大家眼中。
邮票作为曾经的国民级的文化收藏,到现在的小众爱好。再对比曾经亏损的博物院,再到现在火爆的博物院热。让人唏嘘!
而邮票自身的问题,国家局监管报告也提到部分,邮票设计上元素堆砌的等问题!但其实像邮票打折,假邮票泛滥的问题,还是需要更多的政策来支持和管控。
而现在最大的问题,中国邮政与各IP联名的邮品,圈内更多邮友觉得并没有帮助各类IP提到品牌价值,而是影响到品牌价值了。
想改变这个,首先要保护好圈内邮友的权益,尤其是新邮预订户,提前交一年前,每次新邮发行后都打折,那圈内的负面舆情,也是很正常的。
所以说,中国邮政如果能把邮票发行当下的痛点解决,而利用邮票的优势,完全可以扳回来一局,让更多的IP,希望强强联合发行文创周边。如果邮票依旧打折的话,那么对于大众来讲邮票品牌没有价值,而那些上涨的邮票,只是因为蹭了别的IP的价值。就像冰墩墩,就像哪吒闹海...所以圈内人都认为是邮票蹭了IP流量,但确实如此!
所以说邮票的发行完全可以改变打折的窘境!就看中国邮政愿意不愿意了!
当然邮票发行确实也是向好的方面在努力着,如今年邮票图稿公布越来越早了,邮票发行也可以征求大家意见了,邮票设计师也不设置门槛了。这次正向改变不能否认。可以看到题材和设计,已经开始重视了。
但从还有一个更大的痛点就是市场角度,也是当下邮票产生更多负面舆情的地方,那就是:邮票的破发和假邮票的泛滥!
痛下手改变,或许才能改变集邮行业未来的走向吧!要知道卡牌的商业公司卡游一年都50亿的营收,现在邮票只有10多亿...
如果邮票基本盘不再破发,完全可以开辟邮票周边文创更多可能性,即不影响邮票市场,还能增加中邮的收益,因此维护好邮票发行10亿基本盘,或许才有更多向上的收益空间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