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行情由谁来发动(一)

前几天逛互动论坛(社区),有网友评论上海陈醋发表的文章:“行情由谁来发动?你吗?他吗?还是邮政…...”口气有点不友好,不过我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有史可查的几次大行情,都不是谁刻意发动的,既不是某个人,也不是某单位,行情到来于邮政没有丝毫关系,但高潮跌落都是邮政及相关机构造成的,这是不争的事实。
1985年第一次大潮兴起,春节过后首先是84年8月27日发行的“吴昌硕”作品大套票引领互换,8枚票面值是1.32元,等价互换“青铜器”、“西厢记”等,卖家直接叫到1.5元、1.8元、2元,到85年4月5日发行“梅花”票进入高潮“吴昌硕”市场价已到了4.5元,梅花小型张已涨至6元,到5月份发行“熊猫”票、张大潮跌落,原因是“熊猫”突然加大发行量、市场进入熊市。
吴昌硕作品选套票
所以说涨与邮政无关,跌是邮政干的…
1991年第二次大潮,引领潮头的票是90年12月发行的“韩熙载”夜宴图,当时我们许多同行都看好此票,套票面值2.5元,每版10元。
夜宴图套票
春节前后在邮政拿货就15-20元一版,一万元一包的整包货,没有门路还拿不到(500版/包)。
春节过后市场抬头邮政又陆续发行几个不错的品种,“杜鹃花”、“恒山”、“山庄”、“瓷器”、“赈灾”,“赈灾”邮票把市场推到顶峰,同时也是大潮跌落的“祸根”,当时发行说是2000万枚,后来又公布加印2000万枚,至使大潮跌落,灭火不是邮政造成的吗?
第三次大潮是1997年,引领潮头的是春节过后3月14日发行的“潘天寿”作品选,此票我们在春节前就开始酝酿了,节前从邮政都把货订下来,落实好了,由于准备充分所以开盘价就叫到460元一版(取顺溜之意)至7月份“香港”金箔发行进入高潮,由于面值高、量大公布后市价急速下跌(高潮起也于我在人民日报收藏版发表一篇文章有关,现在看确是罪过了)。
潘天寿作品选套票
但总的来看高潮跌落还是邮政加大发行量有关……
一切事物过往对错只有发生过后才知道,但也无法挽回了,行情一次次这么起了,一次次灭了。
文章内容仅供分享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本平台最终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