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

当代古董——老纪特邮票

何谓老纪特票?


老纪特邮票是指新中国成立起到“文革”运动开始发行“文”字邮票为止,其间所发行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的统称。新中国建立以后,共发行老纪念邮票124套(计494枚),老特种邮票75套(计511枚),其中包含再版票、“东北贴用”票、无齿票和小型张、小全张。


 

别具特色,优势明显


从投资收藏角度看,老纪特票本身所固有的各种优势是很多后发行的新邮票所无法比拟的,随着今后人们收藏理念的不断增强和集邮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纪特票的含金量一定会被越来越多的邮市投资者所发现。


1、老纪特票拥有新中国邮票发行史上诸多第一。1949年10月8日发行的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套邮票,也是第一套纪念邮;1951年10月1日发行的特1《国徽》是新中国邮票史上的第一套特种邮票,这一时期的邮票还创造了许多其他方面的第一,如新中国第一套无齿票、新中国第一套小型张等,这一切都赋予了老纪特票极丰富的内涵。


2、老纪特票拥有诸多的珍邮。可以说新中国的大部分珍邮都集中在这个时代(除“文革”时期以外)。这一时期邮票的管理工作相对来说比较严格,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们的存世量更加可信,新票的存世数量可能更少。


3、老纪特票拥有很多的大套票。纪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等全套5种以上的邮票有33套,约占这个时期纪特邮票套数的六分之一;特69《化学工业》等全套8种以上的邮票有24套,红占总数的八分之一。其中特57、特44、特56、特4分别达到全套16、18、20、40种。当年这些大套票给集邮爱好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欣赏起来的确十分过瘾,而这其中的大多数佳品如今依然深受集邮爱好者的喜爱,最直观的标志就是市场价格长期遥遥领先,一直居高不下。


 


精品倍受青睐,涨势很好


老纪特票的市场优势和收藏价值可谓十分明显。首先是发行量较小。据早已公布发行量的185套老纪特票统计数据看(有14套发行量不详),发行量在一百万以下的(含小型张、小全张)29套,占16%;100万至500万的114套,占61%多点;500万至1000万的34套,占18%;1000万以上的只有8套,占4%,其中发行量最大的一套也只有1300万。其次是存世量很少。新中国最早的一套纪念邮票(纪1)发行至今已超过60年,最晚的老纪特邮票发行也有40多年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使老纪特票遭受了很大的磨难,随着岁月的流逝,绝大部分老纪特票都在通信领域里损耗了,现留存下来的全品相数量已极少,它珍贵的文物属性日渐凸显。

虽说最近几年来老纪特票整体行情比较平稳,但其中有些精品却涨幅很大,部分品种甚至早已超越了1997年邮市高潮时的价格。特别是《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和《金鱼》、《菊花》、《黄山》等大套票涨势惊人。此外,部分老纪特小型张走势也十分强劲,《国庆15周年》小型张升目前涨到2.6万元,经典品种《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市场价更是高达12万元,成为新中国邮票中名副其实的珍邮。


 



尚有升值空间,值得关注


虽说老纪特精品票涨势可观,但目前的确还是有部分品种的表现有些不尽人意,与其它一些后发行的邮票板块相比,这些品种的价格还远没有达到相应的位置,还有较大的上涨空间,值得广大邮市投资者多关注。


此外,1956年1月1日发行的新中国邮票史上第一套小型张,也是唯一的一套4枚体小型张纪33M《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该票采用雕刻版形式,设计新颖,画像逼真,印刷精美,背后无胶,最新市场价比许多晚发行二十多年的JT小型张的售价还低,其潜在的投资价值显然被市场严重低估。


作为历史积淀极度深厚的老纪特票,它的收藏价值绝对不容忽视,它集藏的黄金时代一定会到来,而先期在低价位买进的人也终将获得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