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2届粤港澳大湾区邮展日趋临近,吸引广大集邮爱好者的消息越来越多:广东史上邮展规模最大;1200框展品、逾50种珍罕邮票亮相;4天邮展分别设置了科技湾区日、人文湾区日、时尚湾区日、品质虎门日;开启了“1个邮展、1个创意夜市、100多个商业体”的“1+1+N”模式;1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另有2000平方米多功能厅用于举办系列活动,还有20种文创产品、12项促消费活动登场……
的确,将于8月26日至29日在东莞虎门会展中心举行的此次邮展,有32个省级集邮协会以及港澳集邮协会参展,是东莞首次举办国家级邮展。看罢8月9日下午邮展的新闻发布会消息,作为一个身在千里之外的集邮者,我关注到了其中的一则信息:本届邮展将首次在国家级大型邮展引入“元宇宙”概念,通过科技力量和技术手段,把邮展搬上云端,实现云观展。
好个云端能观邮展。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风起云涌,产业变革的勃兴,数字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正加速迈向数字社会。往大了说,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是推动现代化发展必然要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手段。往小了讲,生活在数字社会是我们每个人的“福分”,我一直认为,40多年改革开放,百姓生活天翻地覆,其中,能享受到数字社会建设的“红利”,让“天方夜谭”美梦成真,我们真是幸运的一代。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做出了具体部署,“适应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新趋势,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行方式创新,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描绘出令人向往的未来我国数字社会图景。对集邮者而言,数字社会其实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依托网络新媒体,可了解发行新邮的数字化内容,拓展邮票的外延;点击微信小程序,可知晓全彩荧光油墨、烫印工艺新材料等“黑科技”运用;扫描动画题材邮票边纸上的二维码,可让卡通形象动起来;刚刚发行的《秦腔》邮票,配有数字化视频,将3枚邮票的元素与3部秦腔经典剧目的演绎对照呈现,以“邮”载“声”……
说回邮展本身。“邮通海内外,票展湾区情”是本届邮展的宣传语,也是主办方的美好心愿。我虽然不能亲临现场,但仍祝福到现场的集邮爱好者,能享受到周到、贴心的服务。如何实现?我期盼:展场设置更加布局合理,能让参观者在舒适环境中各取所需,流连忘返;分流更加科学,能通过多窗口服务,使得购买邮展特供品、盖戳等井井有条,尽量缩短排队等候时间;引导更加温馨,指示牌、观邮手册之类设计得准确有效,志愿者强化邮展知识训练,笑脸服务的同时体现出邮展的专业素养。还有,突发事件应对更加精准,最大限度方便集邮者的“观”与“行”,须知疫情防控是当下检验“当好东道主,喜迎八方客”的重要一环。当然,这些都离不开高科技赋能。
对于广大的海内外集邮爱好者而言,一切就拜托“云展览”了。据介绍,本次邮展观众可通过电脑、智能手机创建数字化身,在虚拟站进入“元宇宙”场景,沉浸式游览和欣赏邮展,还可通过语音通话等形式,与全球集邮爱好者进行实时交流互动,体验观展乐趣。“元宇宙”作为与现实世界映射与交互的虚拟世界,伴随它的技术和产业成熟度的持续提高,目前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链接与创造,已经可使我们享受到数字生活的奇妙。“元宇宙”运用到本届邮展,就渴求能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加持下,享盛典,饱眼福,增邮识。
“云展览”技术成熟了,关键是内容与服务。我期望邮展主办方做好“即时”与“永久”两篇文章。“即时”:内容上不仅有开幕式的喜庆、热闹,也有现场服务的温馨、邮迷的感受,更有“大咖”分享、点评邮集的实录,形式上若能多方实时交流互动,那就更是锦上添花;“永久”:邮集在网上展出,除了新闻报道式的匆匆闪过,是否可以精选获奖邮集,一页页完整呈现(能够全部展示,当然求之不得),让集邮者细细地看、慢慢地品,邮集呈现时,防盗水印稍淡一些,让人看得真切,展出时间长一些,打造一届“永不落幕”的粤港澳大湾区邮展。
作者:江天舒
来源:中国集邮报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