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

对近期“钱币交流会”的几点探索与思考

对近期“钱币交流会”的几点探索与思考

 

十泉十美1


入夏以来,疫情有所缓解,管控逐渐宽松,各种古玩交流会在神州大地遍地开花,就像这炎热天气一样如火如荼。北京、西安、德州、南京、杭州、武汉、南宁等地相继举办了钱币交流大会,忙得广大泉商与泉友们东奔西走,不亦乐乎(图1)。


图片

(图1

在此,我们不妨先听听其中几位泉友的感受吧。


                           (一)
某泉友平时努力积攒了不少钱币品种,比如大观折十,南宋大钱,大明隆庆,大头银元等,如今终于等到交流会,他订了摊位,磨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


果不其然,泉友练摊才没几分钟,便来了一位中年男子,戴金边眼镜,手腕上一款劳力士水鬼绿,一看便是有钱的主。


“说不定是一位大企业家呢!”泉友感觉大生意来了,急忙站起身,热情地接客。
只见,这位先生优雅地看这枚看那枚,问这价问那价,泉友都一一耐心解答,后来又挑选出几枚钱币,泉友以为要购买,不料那人只是问了一下价格,便淡然一笑,扬长而去。


“本以为来了大客户,结果只是个观望侠。”泉友颇为失望。


后来的情况,也如出一辙,他的摊位钱币种类多,的确吸引了许多客人,但他们都有个共同特点:只问价,不买货。


就这样呆坐一整天,直到坐得腰间盘突出,还是没做成生意。

                          (二)

某小泉商参加德州交流会,他的摊位刚好沿中间过道,占据颇佳位置,货更是不赖,有历朝精品,花钱龙洋等品种(图2),都是热门好东西。而旁边摊位是一位北方口音大姐,摊上没啥好货,只放着一大推铜元(图3)和一些五帝散钱,他实在看不上眼。


图片

(图2


可世事难料,一天下来,他那一桌子历代品种,没卖掉几个。而隔壁摊位,却忙得不亦乐乎。別小看了这些屌丝铜元,因为量多价便宜,它们卖得格外的好,有的买家挑选几枚带走,有的买家批量打包拿下,不到中午,一大堆货很快只剩一小坨了。看得他实在羡慕嫉妒恨啊。


图片

(图3


其实除了铜元,卖得好的还有日本、朝鲜、安南等钱币,以及鹰洋、坐洋和站洋等品种。


“不起眼的铜元和外国古钱,如今竟然成了新宠?”泉友难以理解,他拿着自以为无敌的王炸钱币品种,想稳赚一笔,却不知钱币圈的游戏规则早已洗牌?

                           (三)
某泉友是一名工薪玩家,这个周六,他和老婆请了两小时假,兴冲冲赶到杭州钱币交流会现场。


只见,之江饭店大礼堂人气火爆,场面盛大,他一问价格,发现不少泉品都处于强势横盘状态,有些虽有小幅降价,却仍不敢入手。


图片

(图4


比如咸丰大钱(图4),价格一飞冲天,随便一枚品相还凑合的泉局、源局当五十大样,卖家一报价就两万多,而福局一百的价,更是妥妥超过六位数,这让普通小玩家们怎么承受得了?某些银元价虽有微降,但当下这个形势,还是不敢入手,实在害怕被套牢啊。


既然贵的钱币买不动,那只能买点屌丝品种了,毕竟自己盼星星盼月亮的终于等到这次交流会,总不能空手而归吧?


于是,他入手了几枚普品顺治康熙、 屌丝铜元,安南杂钱,日本天保(图5),虽然这些他都有了,权且当个纪念吧,还有一枚永历通宝背“留”,算是唯一像样点的收获了。也许,这就是如今小玩家们的购买力和内心无奈的写照吧?


图片

(图5


以上情况,绝不是个例,成交量下降,是近几次交流会的普遍现象。


诚然,从表面看,如今钱交会相比以往毫不逊色,一样的摊位爆满,一样的货源充足,一样的人头攒动,一样的声势浩大(图6)。然而,成交量却普遍下降了。


图片

(图6


恐怕很多泉商都有体会,以前交流会练摊,一天下来,成交轻松过万,有的可达几万,十几万,甚至更高。


而如今,一场交流会摆摊下来(当然还有床交会,但成交量也不理想),不少卖家只有几千的成交量,甚至更少,能卖掉的往往都是些几十元、几百元的小东西,上千元卖掉的少,几千以上的更是卖不动,不少通货大头、小头、船洋银元积压着却少人问津。由此可见,泉友们的购买欲和购买力已大打折扣,今非昔比。

成交量一直是卖家的生命线,市场的晴雨表,笔者认为,如今它的下降有诸多原因:


一是受疫情干扰;

二是受经济大环境影响;

三是前几年某些盒子币(图7)和热门钱币品种被持续炒作,价格虚高,导致如今后劲不足,出货困难。


图片

(图7

比如不少银元品种,跌幅均已超20—30%(一些五彩包浆、品相极美的除外)。既然那些小精品、名誉品、热门货,泉友们买不起,于是乎,昔日不被看好的铜元、外国钱币等品种,成为新的购买亮点和炒作对象,也在情理之中了。


诚然,钱币圈正发生着一系列变化,特别是行情的变动让许多玩家猝不及防,甚至根本来不及做决定,就被割了韭菜,如果强行变现或斩仓出局,又将亏损严重。


于是乎,从勇当“接盘侠”到争做“观望客”,从“又看又买”到“只看不买”,泉友们在消费理念上,越来越趋于平和与理性,其实这也不啻为一件坏事,毕竟现在赚钱不容易,大家各方面开销又大,钱币不是生活必须品,所以能省则省咯。


但这种现象,又不免让我们对钱币收藏与经营的前景与未来,引发一些担忧和疑惑?对此,我们无论是悲观还是乐天,激进或是彷徨,坚持或是放弃?这一切答案只能交给时间去慢慢解答。


那么,就让我们在众说纷纭中拭目以待吧?


 


作者简介:

“十泉十美”,作家、古钱币收藏家。出身于杭州古钱币收藏世家,自幼酷爱古泉,曾举办个人钱币藏品展。近年来,在工作之余潜心钱学研究与写作,陆续在《中国收藏》、《中国钱币界》、《浙江钱币》等刊物和钱币圈、浙江泉友会等公众号,发表钱币收藏类文章百余篇。其代表著作《那些年,那些钱》于2021年出版发行,经浙江省省委宣传部推荐,入选“浙版好书榜”。家中祖孙三代,为传承弘扬祖国钱币文化,孜孜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