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何《李清照》个性化邮票本票册会被抢购一空?是喜欢,还是想增值?

集邮者讯(JiCang.vip),在1月10日小集就推文爆料:《古代文学家(五)》邮票表现内容!发行5套个性化本票册!
而这个性化本票册,为就是多省联合基于《古代文学家(五)》开发的邮品,因此小集也没有过多的介绍,毕竟是基于邮票的文创产品。
受众主力人群,在产品信息中受众群体定位是:文学爱好者、博物馆及景点参与者,其实可以看到并不包含集邮群体,毕竟这是基于邮票的文创产品。
因此,客观来讲《古代文学家(五)》系列的个性化本票册,并非突出限量版为主打的稀缺性的品种,与旅游景点配合的纪念品之一。
但今天看到网厅全部显示"无货",被抢购一空的情况,还是提醒一句,这并不是张载类型,喜欢李清照为了收藏没问题,但未来如果市场行情没达到预期,那就不要抱怨,毕竟你情我愿的故事。
因此先泼盆冷水!作为成年人,是需要为自己的冲动消费买单。如果涨了你可以开心,但如果跌了,那也是正常的
《古代文学家(五)》首次发行的5本个性化本票册,从3月起到11月,都是为了这套纪念邮票预热宣传,客观来讲,这个对纪念邮票的推广是有重要意义的方式。毕竟类题材属于冷门题材,像《古代科学家(四)》邮票现在破发中。
如果从宣传的角度,开发预热宣传是没问题的,况且这个本票册的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也并非集邮群体。
因此,这个系列的本票册,建议以"爱好"为目标的抢购是没任何问题的,但想以"投资"向涨的话,还是考虑清楚,抢购造成的是也会让发行方误判热门,最终行情不如意了,又产生大量的退单...
全系列5个本票册,每个59元的定价,全套应该295元!
其实这个产品册的创意不错,由于对于旅游行业来讲,但客观分析,这个并非稀缺邮品的开发方向。
客观来讲,这次个性化邮品的开发确实增加不少创意亮点,抛开邮票不说,从文创角度还是花了一定心思的,而与博物馆、旅游景点的深度合作,也会让其成为热品的旅游纪念品。
同时优点也是做的比较小巧17cmX17cm,不再是一味追求"大"也算是一种邮品开发的进步。
当然如果从文创旅游品中来看,59元的售价真的不高!
但如果能收藏及增值来讲,这个定价并不便宜。个性化邮票的稀缺性从张载及GPZ系列打开了,从市场角度来看他们都有一个非常大的特色就是发行量少,有一定的稀缺度。
当年张载发行时的无人问津,也正是因为如此市场资金介入,行情暴涨,后续题材关注度增加,当年发行《张载》时,应该只有小集在集邮者公众号进行过宣传,而现在这个千年圣贤系列,官方媒体,集邮博览、集邮杂志社也进行报道,更不要提中国集邮公号的推文了。
正因为当年对"张载"爱答不理,今天的行情让人高攀不起。或许如此,预计很多邮友会以"张载"等圣贤个性化邮票来看待《李清照》个性化本票册。
但多省联发的邮品,满百包邮,每个限购5套等等说明这个并非稀缺性的邮品。
因此还是想说,真喜欢想收藏购买没问题,就像我们踢球买一双1699元的球鞋,买一身500多的球衣一样,每次踢球来回2小时同,不计成本的爱好,只要自己觉得值就行。
从个人角度来讲,小集非常喜欢BPC本票册的精美,而且这是国家邮政局审批发行的正规特殊版式的邮票,近几年发行量近10万套的市场仍旧表现很差,除五牛图本票册及还未上市的中国空间站本票册,其它品种行情均低于发售价。
看待事物要客观,多角度来分析,本文只是表达小集的个人观点,从宣传角度及文创开发,小集觉得个性化本票册是方向是值得肯定的,但从目前集藏圈内的角度来讲,过多投机思维导致带偏很多邮友。
因此冷静客观看待个性化邮票,当然如果不是收藏,那经济市场下的涨跌,不要抱怨,这毕竟是自己的选择。集邮或投资,都是不同的选择,成年人需要对自己的冲动负责。
当然无论如何还是希望,2023年每位邮友身体健康的同时,邮友们都可以发大财。
以上仅代表小集个人观点,有感而发!欢迎邮友们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