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隆重纪念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945年12月晋察冀边区邮政管理局开始发行“抗战胜利纪念”邮票以资纪念。“抗战胜利纪念”邮票先后共发行了2套。按照邮票票幅的大小,集邮界将1945年12月起发行的票幅较大的一套邮票,习惯称为“大抗战”邮票,其票幅达到了40毫米×48毫米,而将1946年4月起发行的票幅较小的一套邮票,习惯称为“小抗战”邮票,其票幅为24毫米×26毫米。
“大抗战”邮票的图稿采用公开征稿的方式,在边区各机关内广泛征求图稿的基础上,经过有关部门组成的审定小组审查、评议,届时从十几份应征的投稿中,最终选定了由华北联合大学集体创作的“八路健儿疆场杀敌”图。此图为高举青天白日旗的八路军骑兵和步兵,分别杀向左右两柱下的敌人。邮票图案上方眉型框内为左书宋体阴文“抗战胜利纪念”字样,下部横书等线体左书阳文“晋察冀边区邮政”字样,左右两侧为圆柱形装饰,两立柱顶部阳文为楷体汉字大写面值,两立柱基座为阴文阿拉伯数字双面值。这套邮票可称得上是图案清晰,喜庆气氛很浓,有民族特色,可谓是解放区邮票中的佼佼者。
但是,将这幅“八路健儿疆场杀敌”图选作邮票图稿时,也曾有人对主图上使用国民党政府的青天白日旗提出过不同意见。因当时抗日战争刚刚取得胜利,考虑到为顾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局,照顾到历史情况,最终图稿得以通过。这套票也成为了边区邮票中印有中华民国青天白日旗的珍品。
“大抗战”邮票从征集图稿、设计、制版、印刷到1945年12月开始发行,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全套8枚(图3),由晋察冀边区邮政管理局于1945年12月至1946年4月间全部出齐。邮票图幅为35毫米×42毫米,齿孔度数为10.5-11 度,其面值和刷色分为别:1元(红棕)、2元(绿)、4元(红)、5元(紫棕)、8元(浅紫)、10元(玫红)、12元(黄色)和20元(浅绿),均为晋察冀边币。其中1元、4元、5元和20元四种面值,另有一部分无齿孔邮票(图4)。


“大抗战”邮票按照边区邮管局1946年1月1日起施行的《晋察冀边区邮寄章程》第38条规定,邮政局所发行之邮票暂分10种面值(即全套为10枚)。后因50元和100元两种用量不大,且已决定筹印“小抗战”邮票,而将末印的两枚邮票改在“小抗战”邮票内发行。
“大抗战”全套邮票开始印制时,首先印制的平信邮资一元票,使用的是白纸和报纸,纸张较差。在接收清理过程中,发现了一批带波浪纹的水印纸,纸质较好。故以后的7种面值邮票全部改用水印纸印制。据闻这批波浪纹水印绢丝纸是伪蒙疆邮政留存准备自印邮票的储备品。全套邮票由张家口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财政处印刷局以石印版单色印刷。据资料考证“大抗战”邮票总印制按面值计算共 20554249元(边币)。
这套邮票图案醒目,印制精美,票幅较大,在当时的印刷条件下,一改苏区以来区票印制简陋,票幅较小的面貌,颇能鼓舞士气,振奋人心,受到各界人士和集邮者的喜爱。该套邮票发行后,即通过集邮渠道流传到国内外许多地方,这对于宣传我国抗战所取得的伟大胜利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里还需特别说明的是,该套邮票的大部分系使用伪蒙疆邮政向伪满定制的水印绢丝纸印制,这是“边区票”运用专业防伪手段的开端,它开启了边区邮票运用专业防伪手段的先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