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

邮票预订就像拆盲盒,看不到发行计划就盲订

10月9日,中国邮政启动2023年邮票征订工作,但是和往年一样,都是盲订。用户是不知道发行计划的。
就像你要买一个东西,但是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完全是拆盲盒。真不知道中国邮政是盲目自信还是啥。
图片

2009年发行计划:2008-11-28 征订时间12-01
2010年发行计划:2009-11-12 征订时间11-20
2011年发行计划:2010-11-12 征订时间11-11
2012年发行计划:2011-11-16 征订时间11-15
2013年发行计划:2012-12-28 征订时间11-20
2014年发行计划:2013-11-25 征订时间10-10
2015年发行计划:2014-10-29 征订时间11-01
2016年发行计划:2015-12-02 征订时间10-09
2017年发行计划:2016-11-08 征订时间10-10
2018年发行计划:2017-11-27 征订时间10-10
2019年发行计划:2018-12-12 征订时间10-10
2020年发行计划:2019-11-07 征订时间10-10
2021年发行计划:2020-11-09 征订时间09-01
2022年发行计划:2021-10-26 征订时间10-09

图片

从这个表可以看出,自从2007年国家邮政局和邮政集团分家之后,前面有几年协调的非常好,征订后第二天公布发行计划,或者相差没几天,但是自从将征订时间提前到10月9日左右的时候,两者相差时间就达到了1个月以上。甚至都要跨年了,邮票发行计划才姗姗来迟。
那到底是计划太晚还是征订太早?我觉得是后者。这个情况可以类比贺年邮资封片。往年贺年邮资封片在11-12月发行,到发行日各地邮局都会摆上货架,后来发行时间越来越早,甚至提前到10月9日,这个时间是不是很熟悉?是这几年邮票征订的时间。而这天是世界邮政日。但是贺年邮资封片在世界邮政日发行,就是一个灾难。因为这意味着封片要在国庆前生产发货完毕,才可能在10月9日准时面世。事实情况是,好几年首日无货。
首日没有现货,还能叫发行邮票吗?
2007年,实现政企分开,经营性的由邮政集团负责,政府职能单独剥离出来,重组国家邮政局。邮票发行方面,纪念邮票选题由国家邮政局审批,特种邮票邮政集团负责。
邮票发行监督管理办法提到:国家邮政局应当在每年7月底前将审定的选题告知邮政集团,并提供纪念邮票选题的相关资料。邮政集团应当将纪念邮票选题编入年度纪特邮票发行计划。邮政集团应当于每年9月底前将下一年度纪特邮票发行计划报国家邮政局审定。国家邮政局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纪特邮票发行计划的审定工作,并将审定意见书面告知邮政集团。
也就是如果9月底前提交审定,10月20日就该公布发行计划了。但是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实际上10月底11月初才是邮票发行计划公布的时间。那么如何解决这一局面呢?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推迟征订时间。跟贺年邮资封片发行过早效果反而不好一样,过早征订,而且将老订户和新订户分的清清楚楚,让新订户不能即时订封,其实是没有必要的。

最后,我还想说,世态不像以前,中国邮政可别盲目自信,现在投资渠道太多,人们娱乐项目也多,邮票根本不是唯一选项。中国邮票设计越来越差,服务越来越差,可别再做伤害集邮者的事。也希望国家邮政局加强对中国邮政邮票设计的监管,多出精品,做好服务。

来源:集邮爱好者 卢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