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

“接生婆”许道静解读《黑猫警长》诞生内幕

9月3日,中国邮政发行了全套5枚的《动画——黑猫警长》特种邮票,邮票的主角就是大名鼎鼎的黑猫警长。这套邮票的发行令我激动不已,因为我就是当年《黑猫警长》科学童话的“接生婆”。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宣传语“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犹如春风,带来阵阵暖意。为迎接科学春天的到来,经协商合作,由福建人民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科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儿童科学文艺丛书”在1980年夏天诞生了,在全国引发了科学文艺创作的初潮。

当年在福建人民出版社任编辑的我,负责编辑、印刷、发行相关的图书。我并不满足于手中几位作者的短篇作品,1981年,我来到人才济济的大都市上海,寻找合适的作者。

我住在位于打浦桥的一家招待所,这里交通、食宿都很方便。我的到来受到诸多作者的欢迎,我的房间也多了好几部中篇小说。我浏览后,印象最深、也最感兴趣的,是一部名叫《黑猫警长》的中篇科学童话。

在森林王国,为了让小动物们过上安稳的日子,机智、勇敢、帅气的黑猫警长率领警士们,侦破了一起又一起危害森林王国安全的神秘案件:痛歼搬仓鼠;处罚了偷吃红土的小偷;侦破螳螂案,替螳螂姑娘洗清了冤屈;消灭“一只耳”等。许多科学知识巧妙地融入故事中。每个故事的开头诡异得似乎不可理解,但随着情节的发展,又都会给出一个科学的解释,到最后还会有情感上的升华,可谓引人入胜。

于是,我打电话请该书作者来招待所一谈。

《黑猫警长》的作者是当年上海《少年报》的编辑诸志祥。当时他年约40岁,微胖,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他告诉我,这部4万多字的书稿,是他花了三四个月时间找资料,搭好故事框架,又经过一个多星期才写出来的。

他还说,在构思《黑猫警长》时,曾经有3种动物“入围”,分别是熊猫、老虎和猫。经过一番斟酌,他最终选择了猫的形象。他解释道:“熊猫是国宝,样子可爱,孩子喜欢,可是它行动笨拙,不适合当警察;老虎有力量,但缺少智慧,警长要有勇有谋,也不好。最后,我挑了猫。为了行动方便,需要黑色作为掩护,所以便用了黑猫当警长。”

诸志祥还告诉我,猫有诸多优点,而对付老鼠便是猫的主要优点。老鼠的繁殖能力强,怎么打也打不完。写童话故事时,要找一个数量多、生命力顽强的动物作为反面角色。否则一下子打完了,下面写什么?

根据我的编辑经验,《黑猫警长》塑造了颇有代表性、鲜活的童话形象,一定会火爆科学童话界!我对诸志祥提出了需要对书稿中一些前后矛盾的情节进行调整改动、规范用词用语和标点符号的意见,他立即同意并请我着手修改。我动笔修改后,诸志祥非常满意,高兴地与我亲切拥抱。

当年,若按照常规的出书进度,一本书从文字定稿到请人制作插图,再到三次审核,最后到印刷,出版周期大约需要两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为了抢占先机,我决定就在上海找一位擅长漫画的美编制作封面及插图。几天后,我将《黑猫警长》书稿连同插图直接挂号寄到工厂排字、制版。

图片

又过了几天,我离开上海返回福州。三审很快通过了。1982年2月,第一版第一次开印9000册的《黑猫警长》正式出版了(见图)。为了赶在春节上市,安排去各个书店送书的货车就等在印刷厂门口。

《黑猫警长》出版后,应书店要求,又重印了几次。我所在的出版社也随即加大了对《黑猫警长》的宣传力度。《黑猫警长》出版后反响强烈,尽管之后还有《白猫警长》《白猫侦探》的出笼,但发行量和影响力都不及《黑猫警长》。应作者诸志祥要求,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又出版了24开本的《黑猫警长》连环画册套装12本。

1984年,我到上海审稿,得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戴铁郎导演在书店看到一本已被翻得有些破旧、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我担任责任编辑的中篇科学童话《黑猫警长》,就改编并拍摄成动画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一位朋友与有关部门联系后,带我到试片室观看了动画片《黑猫警长》第一集。在这里,我听到了由著名歌唱家沈小岑原唱的动画片主题曲《啊哈,黑猫警长》,那种感觉真叫爽!

1985年春节,动画片《黑猫警长》在中央电视台首播,顿时在全国兴起“黑猫警长”热。大街小巷都听到《啊哈,黑猫警长》的歌曲。国产的“黑猫警长”大胜进口的“阿童木”“一休哥”,《黑猫警长》赢得了无数小朋友甚至成年人的喜爱,成为中国动画史上的经典作品,陪伴了几代人。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动画片《黑猫警长》只拍摄了5集。

2015年9月8日晚,我的老朋友、《黑猫警长》小说作者诸志祥因病在上海瑞金医院逝世;2019年9月4日,执导了动画片《黑猫警长》的戴铁郎先生也因病离世。我想,若是他们知道如今黑猫警长的形象荣登“国家名片”,该有多高兴啊! 


作者:许道静

来源:中国集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