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者讯(JiCang.vip),今天看到中国集邮报的文章《邮市人气逐渐增 新邮减量应该持续》还是想聊聊小集个人看法。
这篇文章的作者,应该可能引用了小集的整理的《盘点2022年最新套票行情!是否出乎你的意料...》2022年新邮平均发行量的数量:706万套。
对于文章的主题来看,个人比较认同的,至于新邮应该持续减量,当然其实小集的观点还是缩减套票市场!而2023年的新邮,不再以减量为市场宣传的重点了。
集邮市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市场,不同于任何一个商品市场!
集邮市场及邮票发行的支撑,也是令人又爱又狠的"大户",如果没有邮商的支撑,邮票发行量及销售的支撑会减弱很多,同时如果没有邮商的支撑,邮票也不会大涨大跌,因此小集对于无论是群里无论是邮局的或邮商,没有任何有色眼光,集邮市场是需要多种角色来组成一个生态链的。
但正是因为如此,邮商大户的存在,也同时让市场又爱又狠。
各省网点捆绑的KPI考核,邮商是完成任务的重要资源,在2017年文交所崩盘后,仍是这些大户邮商,帮助各网点完成一定量的销售任务。
同时也让邮票的发行量的泡沫形成~
单纯来看,邮票发行量的泡沫的顽疾,是太多年预定方式及考核方式形成的顽疾,同时也无法快速根除,毕竟比较复杂的预定体系的形成,不是说清除就可以清除的掉的,多部门那是非常复杂的...
虽然很多问题,大家都能看到,也能想到解决的途径,但执行不下去,这是最大的问题。
用数据说话!除生肖邮票外,邮票真正减量的近3年发行超1000万的邮票表现:
2020年《抗美援朝》邮票发行量1050万套
面值1.2元,当前大宗市场价2元
2020年《特11》邮票发行量1450万套
面值2.4元,当前大宗市场价22元
2021年《百年华诞》邮票发行量1500万套
面值24元,当前大宗市场价25元
2022年《冬奥开幕》邮票发行量1150万套
面值2.4元,当前大宗市场价3.2元
这里讨论的是面值对比市场价,虽然比起高点时行情降了不少,但可以看到,发现量再多,只要市场有需求,这类热门题材千万发行量时,市场表现却不差。
因此发行量重要,细分市场的话,品种及题材也很重要。
而新邮发行量的泡沫的形成,是来自大户的预订制度,在平均发行量1800万的2016,到今年原目录:780万平均量的2022年,实际发行量仍在减少。
而实际在社交平台及各大竞品市场中,邮票被做文创市场的称为最廉价的收藏品,一方面邮票打折,造成大家对品牌的印象不好这是基本点,正是因为这个问题,也是很多人不愿意正视的问题:在我国邮票规划在普遍服务中,因此邮票面值售价非常低。当然这点对于很多邮友来讲,还是不愿提及。毕竟除中国邮政外,我国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的邮票,面值比中国邮政的还是要高出许多。
因此,应该感谢我们祖国对于普遍的补贴与支持...
或许正因为近几年发行量的减少,也让邮票发行影响大,而邮票现在只能依靠每年发行30多套邮票及相关的邮册保护大版邮票资料开发产品开发,来维持一定利润。
当然如果每年邮票品种少或许像《虎文物》《中国名亭二》的市场表现也不会太差了...资金支撑有限,越多品种分散的是市场。当然还有更多乱七八糟的各种加印的邮资封片及邮资机戳等邮政品种,并不是1+1>2,而是成为邮票的减分项。
但同时出现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了...
有些没必要的的题材也发行邮票,为了达到一定量的数量要求,对于这种方式,不置可否。
因统一的预定方式,也给这些题材的发行量基础支撑,是无法靠圈内人士消化的,正是因为如此,圈外没处理,打折也没人要。
或许很多邮友看到的是发行量高,但真正导致发行量高的是预定量太多,预定量不减少的原因预定主力来于大户,而大户又因为有优势的结算价,就算打算,也会保持一定的利润空间,因此也不愿意减量了。
因此,现在邮票的发行量多与少,是被预定总量支持下牵着鼻子走,而并不是社会属于需求与预定的量,因此目前邮票发行量真正的泡沫。
已经习惯了提前收款的新邮预定坚持了几十年了,邮票的发行量是不愁销售出去,剩下的都是少量零售票和少量产品册了。因此对于市场,不需要过度关注和了解,只需要控制好大版邮票的渠道就好。基本任务就可以完成了。
因此也不会像央行急切的想清理库存的纪念币的兑换方式。
因此可以看到,2023年是维稳固有用户,开发新用户的模式,这个底气依然来源于预定量!
而说实话,邮票发行想达到缩减品种,同时减量,却不影响邮票总营收的方式,小集目前可能想到的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提升邮票面值...(哈哈别喷我)
但邮票面值非常敏感,使用邮票减少,虽然发行量也确实减了不少,但邮票客户群体中投资方向的人群也大幅减少,谁来消化这些量呢?
因此目前的邮票市场,仍然不健康,除了外部环境差,且内卷严重,邮票打折,市场口碑变差,也是减少新人留存度的最大问题。
市场的痛点,是题材和社会关注度。
邮友的痛点,是邮票打折的心态影响。
邮政的痛点,是负面舆情太多,发行量减少仍然阻止不了邮票的打折的情况,当然知道原因,却无力解决...
因此一切的根本原因,仍是新邮预定的体制,还要同时养活太多的各地的集邮公司员工,邮总又不是像金总一样,对于违规低价倾销的形为开除特许商。因此处罚是无法改变。这个连环结,太难了...
当然对于我们邮友思考起来非常简单,因此这个复杂度应该很难理解...
因此对于2023年新邮发行,小集不悲观,也不乐观,根据预定来看,邮政是押注破圈方向,如果这个能打开,大家都开心,但如果破圈不成功,圈内继续圈,集邮行业2023年仍会是跌跌撞撞的一年了...
从一个收藏行业的角度,发行量代表了一个行业的市场大小,发行量持续减少,并未解决真正市场发展的痛点。
但还是需要知道,用户留存率及口碑更是发展之道...虽然是国家发行的邮票,但用户的利益不能忽视,这个口碑需要行动改良了...
而2023年新邮发行计划,是不是仍是28套计划发行的邮票呢?一起期待下吧...
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