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6

当JF、JP盯上了高等院校的时候

图片




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进入到整年大庆的时候,邮政也把目光聚焦到这个市场,JF封、JP片开始大量的出现,基本上有点名气的高校都会被覆盖到。今年,已经有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贵州大学等JF封问世,此外还有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JP片的出现。此外还有东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邮票发行。高校题材已经是近年来年年都会出现的产品。


对于喜欢高校题材的实寄爱好者或者校友来说,这样的纪念还是有一定意义和价值的。对于并不是非常在意高校题材的用户来说,对邮政扎堆推出这么多高校题材的JF\JP还是有点不理解。甚至还有小小的抱怨,觉得把这么多的JF\JP题材给了高校是否合适?


图片


其实从邮政的策略来看,985高校基本会发行邮票,而对应的高校也会申请自贴型邮资签进行助兴,进而带来一波不菲的消费潮。对于喜欢实寄封,尤其是喜欢高校题材的用户来说,这样大全式的积攒是一种需求,即使财力有限,对于大全的追逐力不能逮,尤其是各个校区,各个分校的选择方面,就会有所侧重。对于财力雄厚的用户来说,自然是为自己的收藏亦或者为邮集做储备的就是大全式的一站式集齐了。大部分用户在选择的时候,主校区自然是必然的选择,首日封、纪念封、公函封、超市封、校办封、自印封,大佬封都会接踵而至,有人抱怨这样的自印是不是合适合规合法,其实从纪念的意义来看,通过自己的一种参与和寻求更多品类的堆砌,也在情理之中。


图片


当然,市场有需求,才会有相应的产品问世。自助签的助兴也是如此。在邮票之外,需要更多的模式和款式,以及更多的补资方式,由此可以看到一些自助型自助签的推波助澜,这也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无论是邮政还是院校,一方追逐的是利润和效应,一方追逐的面子和给校友可以带来彰显院校固有的风格和大气的一种格调。各取所需之后,就是实寄爱好者忙碌的过程,有的高校集邮爱好者风尘仆仆地赶赴前去,就是为了能够制作自己心仪的邮品。过程的追逐,就是永恒的记忆,这才是在集藏的过程中难以泯灭的一种乐趣。


喜欢才有追逐的动力,这是每一名实寄爱好者永不泯灭的兴趣使然,也是一种执着的过程。虽然我们看到有一些爱好者开始选择“退坑”,那是一种不坚定的退缩,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苍凉。一个人如果没有追逐的动力,没有为了一个根植于内心的兴趣和爱好愿意承担的积累过程,只能选择退出。这是精神追逐过程中的迷茫,是对未来的失望,是一种解脱,也是对自己孜孜以求一直追逐的背叛,更是一种欲哭无泪的无望。


图片



当然,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值得追逐,舍弃了一种,或许会有新的追逐。有舍才有得。在兴趣的飘移中,生命还会延续,生活也会继续。不会因为一些离开而妨碍本身的规律和发展脉络。这是集藏中自然而然的一个过程。就如同那么多的世界名画,在不断地交替着他的收藏者一样,乾隆帝也不过是沧海一粟中的那个短期内的占有者。虽然我们的藏品难以有这样的高度,但道理不变,追逐不变,喜好不变,这就是一种拳拳之心。


图片


邮政聚集高校题材,是看到了每年上千万的毕业生,那么多的校友,那么多的在校学子,希望以一种文化的传承唤起莘莘学子对这种文化载体的兴趣堆积,但有点遗憾的是,高校题材虽好,但高校的集邮爱好者寥寥无几,如果邮政想唤起更多的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其实还有一个重点的项目是如何恢复高校的校园邮局,助力高校的集邮文化团体的成立和发展,邮政把自己多印出来的邮票、封片,既然打折,为何不以一定的方式赞助到这些高校团体中去,可以吸引到更多的学子的追逐过程,难道这样不好吗?


 


此外,校园邮局的撤离已经非常普遍,当阵地都不在的时候,如何能够延续集邮文化的传承?邮政不能只看到邮政营业厅的经济效益,应该探索改革的方式,多种经营的策略,以及传播集邮文化的责任。如果没有这样的长期根植,仅仅依靠一枚邮票,一个JF信封,一张JP片也不过是短暂的热络,难以形成长久的发展脉络。这一点,邮政是过于短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