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厅自提预售的时候,《动画——黑猫警长》在笔者所在的城市几乎是秒光,一进入时就开始卡,光标转了一圈之后,显示你选择的网点存货不足,然后再看已经售罄了。而到了《虎文物》的时候,即使是喝杯茶之后再慢慢抢,依然显示有存货。可见,在零售自提预售的时候,二者的量能是不一样的,差距很大。
有人会说,《黑猫警长》的发行量才630万,而《虎文物》的发行量是一、四图各740万,二、三、五、六图是各749万,即使取最低值,也是740万套。和黑猫警长相差110万套。这或许是一个方面,但740万套在以往的发行中,也并不是很多的,但之前自提的时候也不会如此的从容。最主要的是,邮政把零售量提高了不少。
有统计称,《虎文物》邮票的定位和《红楼梦五》一样,属于一样层次的销售量都在19万多,这也是除生肖邮票外,除爆款103.9万线下零售量的《冬奥开幕式》邮票外,是当下零售量最多的邮票之一。
那么邮政为何最大限度的开放《虎文物》的零售量呢?而不是黑猫警长呢?我们观察有几方面的因素:
其一是邮政也知道《虎文物》属于冷门题材,集邮爱好者的追逐热情不会高,此前的龙文物、凤文物的市场走势已经说明了一切。因此,多放出一些零售量,指望着当日在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亦或者在从众心理诱导下,有部分用户会不明不白地购买零售票。当然,这部分用户除了极少的实寄用户之外,大部分是买回去就束之高阁,根本不再看的用户,就是买了一个心安,回家压箱底的花纸头罢了。
其二是黑猫警长对于孩子们来说或许还有一定的吸引力,再加上发行量才630万,邮政希望能够制造一种紧俏的假象,因此不会放出更多的零售量。就是要麻醉市场,让人们以为邮市还很热络,看看一套邮票也买不到就没有了。发行量这么低,是不是以后有升值空间啊?对于集邮爱好者来说,知道这是邮政的惯用伎俩,但是对于不明真相的群众来说,是很容易上当的,尤其是那些订年册的用户,在征订季即将打开的时候,也容易习惯性地去看看当前的邮市如何呢,进而会产生错误的判断。
其三是黑猫警长是2022年集邮周的第一天,又是周末,需要营造一个氛围,最好的氛围就是供不应求的抢手时刻。邮政每次拿捏的都是非常到位的,在这方面的掌控,邮政深谙其中的道理。因此每次都能弄出一些花样来。而《虎文物》的时候,已经是周一了,大部分人都已经开始新的一周的工作,只有退休的老人们才会去关注还有这套邮票可以购买。慢条斯理地慢慢地整呗。
这时候,或许我们能看明白邮政在选择零售量释放时的“技巧”了吧?那是很有讲究的,这也说明,为何是虎文物,而不是黑猫警长的零售量释放更多的原因。即使虎文物不是今年量能最大的几套票,但因为恰逢其时,放出一定的零售量,就是邮政企图趁机捞一把的愿望;但遗憾的是,这个愿望估计要落空了。因为人们玩得越来越少了。再大的零售量,爷不陪你玩了,徒奈我何?
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