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

集邮周就是不停地发行邮票、邮品吗?

如果说,今年集邮周最大的热点是什么?相信铁杆的集邮爱好者都会说,发行的邮票和邮品(邮资片、邮资封)太密集了,密集的让人有点喘不过气来了。对于实寄爱好者来说,都有点疲于奔命了。要要追逐原地实寄的话,如果没有专门代理的人员的话,真的忙不过来,太多了,太密集了。在市场已经非常孱弱的情况下,一个集邮周需要发行这么多的邮票和邮品吗?邮政如此密集地发行又是为了什么?


 


有很多邮友已经在转发9月份邮政发行的规模了。粗略地归纳了一下,9月份尤其是集邮周的发行是最密集的,其中包括:9月3日,发行邮票《动画——黑猫警长》,一套5枚;9月5日,发行邮票《虎(文物)》,一套6枚;9月7日,发行邮票《中国现代科学家(九)》,一套4枚;9月8日,发行邮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二十周年》,一套1枚;9月8日,发行JF139《贵州大学建校120周年》纪念邮资信封;9月9日,发行PP336《保护长江江豚》空白邮资明信片;9月10日,发行JP269《南京师范大学建校120周年》纪念邮资明信片;此外,在月底的时候,还有9月23日发行《岁物丰成》个性化邮票;9月25日,发行JP270《河南大学建校110周年》纪念邮资明信片。


 


按照以往的惯例,中国邮政在集邮周的时候,都会发行一枚JP的,但今年取消了。这样看来去年集邮周的JP片已成绝响,不知道未来邮政会不会继续延续发行集邮周明信片还是就此中止。其实近年来的集邮周JP片已经成为鸡肋,集邮爱好者不待见,市场上打折都卖不动,也只有首日实寄的时候,实寄爱好者才会寄一下了事。早点取消也好,意义不大,设计的也差强人意。


当然,或许邮政也觉得今年集邮周发行的邮票和邮品太多了,估计是良心发现,不愿意再给集邮爱好者增加负担了。虽然价格不贵,但苍蝇小了也是肉啊。9月份,对于集邮爱好者或者实寄爱好者来说,是投入不小的一个月。更主要的是,目前发行的这几套票,除了单枚票估计还能坚持在面值之上,其他几套多枚票的套票,十有八九会沦为“破发”的尴尬境地。这个命运估计不会改变。


 


随着2023年新邮征订的即将到来,今年的发行还没有结束,目前并没有叫得响的一款邮品问世,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完成发行量基本已成定局,是不是会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问世?估计很难,对于大多数集邮爱好者来说,其实并不抱什么希望。大家都像是例行公事般地等待着今年发行的结束,等待着又一个轮回。


全年发行的套数不少,如今一套的枚数也在不断增加,不知道出于何种考量,总之每年的预订款是要尽可能地消耗掉的,即使偶有退款,也是微乎其微的。这样邮政才能完成全年的任务。在密集的发布之后,邮政是不是会思考,在发行中存在的弊端?是否去调研市场的需求,用户的需求,以及如何激活低迷市场的热情?如何吸引年轻一代进入到这个市场,哪怕引起他们的点点关注?


我们关注到邮政开始把目光瞄向了全国的知名大学,无论是985、211,亦或者双一流大学、学科,包括那些历史悠久的大学,120周年、110周年、100周年之类的大庆,都被邮政看到了商机,能出邮票的不会落下,不能出邮票的,JF封、JP片也会紧随其后。


 


市场一度传出过,邮政内部会议的时候,曾经讨论过大学这个题材,被当作未来的一个重点进行挖掘。遗憾的是,大学题材确实不错,但是大学校园内的莘莘学子,真正集邮的又有几多?大学的校园邮局全国还保留的又有几多?邮政一门心思钻研着如何赚钱,当房租出现上涨的时候,急急忙忙撤销网点。就不想着,如何利用自己的网点优势,去改革,去创新,去发展,迎合市场的需求。这一点,邮政本身的懒作为才是致命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