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2

回顾经典邮票:纪念焦裕禄同志诞生100周年

明天是焦裕禄同志诞生100周年。我们结合《党的好干部—焦裕录》纪念邮票,来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焦裕禄精神跨越时空,永远不会过时”的重要指示,既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又是对焦裕禄同志的最好缅怀与纪念。

图片

1992-15J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发行日期:1992年10月28日

设计者:李庆发、姜伟杰


焦裕禄是山东省博山县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日伪时期,他受尽压迫、剥削和欺凌。1946年1月,他在本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后期,焦裕录随军离开山东到了河南,被分配到尉氏县工作。


1962年底,他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产量最低。为了改变兰考的落后面貌,焦裕禄坚持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带领全县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向自然灾害进行顽强的斗争。焦裕禄说:“我们对兰考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面对着当前严重的灾害,我们有革命的胆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年,改变兰考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不幸以身殉职,被当地群众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1964年5月14日在郑州逝世,先是葬于郑州烈士陵园,后来遵其遗嘱迁葬于兰考。


为了解决内涝、风沙、盐碱这“三害”,起风沙时,焦裕禄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下大雨时,他趟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他所开创的水利工程,经后来引黄淤灌,最终让二十多万亩盐碱地变为良田。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还说:“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焦裕禄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提振士气,凝聚人心,全县动员,人人种树,兰考泡桐早已蔚然成林,并已形成了不可小觑的泡桐产业速生泡桐变为“绿色银行",成了兰考人民的“摇钱树"。


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录精神。他的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精神财富,值得永远继承和发扬。焦裕禄虽然在兰考仅工作了470多天,但在群众心中却竖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在党员干部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的事迹历经风雨而永为人们传颂,他的精神穿越半个世纪仍然历久弥新。新时代无数优秀的共产党人正是以焦裕禄为榜样,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最高追求,不断丰富党的精神宝库,烛照更多的党员干部奋然前行。


为了更好地宣传焦裕禄的事迹,进一步弘扬焦裕禄的精神,同时也为了纪念焦裕禄诞生70周年,中国邮政于1992年10月28日发行《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纪念邮票一套1枚。这枚邮票图案,是依据焦裕禄生前的一张黑白照片设计而成的,照片摄影者则是当时兰考县委宣传部的刘俊生。



 


据介绍,焦裕禄生前很少照相。当刘俊生把相机镜头对准他时,他总是摆摆手,严肃地说:“不要给我照,要照,去给群众照!”1963年9月初的一天下午,焦裕禄来到韩陵大队的田头,在场的一位公社党委书记说:“老焦呀!我想和你拍一张照片留作纪念。”经刘俊生再三劝说,焦裕禄哈哈大笑地说:“好,好。我爱泡桐,咱就在泡桐树前照个相吧!”当焦裕禄先走到一棵泡桐树前,刘俊生抢拍了这张照片。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出,焦裕禄清瘦的面庞上挂着微笑,上身穿着一件旧毛衣,毛衣口领上挂着一支钢笔,披着一件外衣,双手叉在腰间。他像是刚刚视察完治沙风口,又好像是在与群众亲切交谈,不仅深刻地反映了焦裕禄同志密切联系群众的性格特征,而且生动地展示出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感人精神。这张照片,准确地捕捉到了拍摄对象心系灾区、情寄泡桐、矢志治沙的瞬间镜头,为邮票设计提供了鲜活素材。焦裕禄精神是跨越时空,永远不会过时的。这枚邮票,巧妙地将摄影技术转化为方寸艺术,已成为焦裕禄同志深入群众、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精神不朽的极好见证。



撰稿:龚达才

编辑:宋郁瑨

排版:孙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