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集邮者都非常关心这样一个问题,集邮的过程中能够实现“以邮养邮”吗?邮票以邮养邮是时下不少邮友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很多邮友对以邮养邮有着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对于一般的集邮者而言,其收藏的邮品来源最主要的只有是邮局预定或市面购买。
邮局预定,安全性和质量可以得到最有效地解决,困扰集邮者们的品相等问题都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最大的弊端在于,需要提前一年缴纳足额预定款,资金周转占用太多。
市面购买,邮商事实上把价格“咬”的很死,打折票并不多,溢价票倒是很多。更重要的是担心卖到假票,造成资金被骗;或者以次充好等票品,尤其是软折、整版撕口、油墨、齿孔不齐、边角有手印等各种问题,直接影响到邮品的质量。
对于邮局预定,建议邮友主攻一个藏品入手,如版铭四方联、小版张、小型张、JP片、JF封等品种,集中精力和财力打“歼灭战”,对于这些品种,不建议邮市购买,如果邮市有熟悉的邮商,价格适中,则另当别论。
以邮养邮并不是完全不可能,关键是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被人忽悠,要有自己冷静的分析和判断。每个邮友可以根据自己的财力、精力、时间、特长、爱好、收藏范围等综合因素,选择不同方式和范围的以邮养邮,实现集邮收藏效益最大化的同时提升欣赏乐趣,改善收藏条件。
我认识的一位邮友,就因为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自我认为主攻“短腿邮品票来实现以邮养邮,结果是栽了大跟头,被套牢了,光是福娃小片就一下子就亏了20多万。
那么,什么是“短腿邮票”呢?早些年前,邮政部门陆续发行了一系列“短腿邮票”,说白了,就是一种敛财产品,这些品种或多或少对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几乎无一例外造成了负面恶果。
所谓“短腿邮票”,是指发行量偏小的邮资票品,它有两大特点:
一是同类型的其他邮票一般发行量较大,而“短腿邮票”相对量小。
比如:“春节”小版张发行量只有50万版,“世界杯”小全张300万枚,而当年同期发行的其他小版张一般为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版。
二是多为溢价销售,即加以折子等“包装”,以大大高于面值的价格销售。
需要说明的是,“短腿邮票”本身是邮票,只是加了个“包装”,它不同于纪念封等邮品。纪念封虽然发行量更小(一般为几万或十几万枚),但纪念封由于加盖了邮戳,已经不是邮资票品,而属于“邮品”的范畴。
比如“福娃小片”,面值仅为4.8元,邮政部门竟以10.8元发售,如此高的溢价幅度。由于当时传闻该片发行量仅有10万套,很多人误认为今后升值空间很大,经大炒特炒后,才发现该片发行量大于200万套,于是其市价一路狂泻,直至跌破发行价。
但是严格来说,“短腿邮票”因为配以“包装”并溢价销售,实际上也已经成了“邮品”,于是邮人给了它一个不伦不类的称呼——“短腿邮票”。也就是说,“短腿邮票”既不是纯粹的邮票,也不是纯粹的邮品,而是“带有邮资性质的邮品”,而其售价又大大高于其邮资。
“短腿邮票”,这个中国邮政开发的一个怪胎,被邮人一次次追捧,又一次次被抛弃。然而,每一个“短腿邮票”都从邮市中抽走了大批资金,套牢了大批邮人,由此可见“有害邮品”的危害之一斑。
目前,各位邮友的藏品变现,不外乎邮市直接变现、藏友之间变现、拍卖、网络开店交易、网络论坛交易、微信群交易、QQ群交易等几种方式。
邮市直接变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集邮者所看到的所谓邮品价值,在邮市上是不可能出现的。邮商给出的收购价往往同邮友的心理价位和市场价位严重脱节,基本上是半价拦腰折断。收购过程中,邮商更会找出种种瑕疵继续压价、砍价。
网络开店交易是时下不少邮友为了避免邮市直接交易而首选的交易,缺点是交易范围窄、交易时间长、不能快速变现,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有的网络开店交易需要手续费、交易费、提现费,客观上增大了交易成本,减少了实际收益,变相给网站打工了。
网络论坛交易、微信群交易、QQ群交易是众多邮友的首选,这种专门的收藏微信群、QQ群,人员众多、交投活跃,或者进行拍卖,或是进行直接看图交易,简单易行。近年来,开始有逐步取代邮市的发展趋势。缺点是,人员鱼龙混杂,良莠不分,出现纠纷和争执很难得到解决,对于买家而言,权益得不到保障。
因此,以邮养邮以目前的现状看,还是一个有一定实现难度的理想。如果还是想试试的话,相对来说选择开店经营的方式要稳妥些,转让和购买都选择有第三网平台制约和监督的网络平台,一旦出现纠纷,第三方可以进行监督和制约,避免竹篮打水一场空。在降低风险的同时,最大限度确保收益和合法权益,从而逐步实现以邮养邮的目的。
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