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了中国集邮报社从北京寄给我的邮件,信封中装了一套塑封的明信片,厚厚的一沓,这是报社为纪念《中国集邮报》创刊30周年,专门设计发行的一套无资明信片,背面图案是1992年至2022年每年的第一期《中国集邮报》。这个创意很独特,从这31枚明信片上也能看出30年来《中国集邮报》报头的变化。在报纸创刊30周年之际收到这套明信片非常有意义,感谢《中国集邮报》编辑部的厚爱。
欣赏31枚《中国集邮报》创刊30周年明信片,真正体会到了一种时节不居、岁月如流的感觉。圣人有“三十而立”的感叹,放在这里,只能说《中国集邮报》当得起这个“立”字。人生能有几个30年?尽管如今人们的平均寿命不低,但距离3个30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一枚明信片就代表了一年,这30年的《中国集邮报》有2600多期,摞起来也有一米多高了吧!每年的报纸我都会精心按年份包好存放,没有制成合订本,就是图一个翻阅方便。看着逐年增高的报纸,为了防潮,我索性腾出一个柜子专门存放《中国集邮报》。
1992年《中国集邮报》创刊的时候我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子,每天除了上班,业余时间基本上奔波在来去夜校的路上,那时候最大的乐趣就是看邮票。每周除了上夜校的6天,剩下的1天晚上就是在邮票的陪伴下入眠的。我从《中国集邮报》创刊后的第2个月开始自费订阅这份报纸至今。那些年从事集邮工作,而学习本领和集邮知识的途径之一就是阅读《中国集邮报》。不知不觉间,一晃30年过去了,再过6年我就到了退休年龄,以后的日子中,《中国集邮报》还是要继续读下去的。
与《中国集邮报》一同走过的30年,让我从不谙集邮事、只知道买邮票的“集邮小白”,成长为《中国集邮报》邮文作者、河北省集邮学术委员、省级邮展评审员、征集员、邮集作者、集邮论文作者,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集邮报》的帮助。看着31枚明信片,回想着与《中国集邮报》一同走过的30年,是一种荣幸。忘不了在全国各地重大集邮活动中与王宏伟编辑一同拍照,一同采访,一起用餐;忘不了蔡旸总编陪我参观北京大清邮局、北京郭守敬纪念馆和梅兰芳故居;忘不了黄玉魁编辑在QQ上教我如何编辑文章,如何进行取舍;也忘不了读者服务部工作人员热情及时地为我补报。每次去北京,少不了去编辑部与老朋友们见个面,聊聊天。
我与《中国集邮报》的故事还在延续,期待《中国集邮报》能陪着集邮者一直走下去,这是我对《中国集邮报》创刊30周年迟到的祝福,不过祝福不在早晚,只要心中惦念。
作者:闻锺
来源:中国集邮报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