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文物的封面上的2个文物分别是:
器身布满贴金虎斑,有错金铭文“王命命车徒”。是用以征调车马的信符。具有楚文化特征。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收藏有一件精致的西汉错金铭文铜虎节,它高11.6厘米,长19厘米,厚1.2厘米,造型生动有趣,1983年出土于位于广州市解放北路象岗山的西汉南越王墓。
铜虎为一扁平板虎,昂首挺胸,呈蹲踞之势;它露齿张口,弓腰瞪眼,威风凛凛,十分气派;其尾巴卷曲成“8”字形状,前后足下有浅槽,头和足的转折处及脸部的皱纹均以短线勾勒出来,十分清晰;铜虎全身黑色,但身上的斑纹颜色艳丽,是用贴着金箔片的弯叶形浅凹槽表示的,极富立体感。
“节”,在我国古代是一种信物,是使者持有的一种凭证。这件错金铭文铜虎节的正面有错金铭文“王命命车徒”5个字,说明这是一件调动车兵的信符,它应该是南越文王赵眛生前调兵遣将的令符。
我国已出土的符节有龙形节、虎形节和管形节,它们多出土于湖北、湖南等楚文化区域。1946年湖南省长沙市出土了一件铜龙节,上面的铭文与这件铜虎节上的铭文有些相似,上面刻着“王命命传赁”。
南越王墓出土的这件铜虎节,是迄今为止我国唯一发现的一件错金铜虎节,十分珍贵。
商 伏鸟双尾青铜虎 江西省博物馆藏 江西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这件商代的伏鸟双尾青铜虎是江西省博物馆镇馆之宝,1989年9月出土于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为存世最大的先秦青铜虎,虎之王者,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其外表透露出虎之威武、勇猛,内中则藏匿着诡谲、仙逸之神气,将虎的神性和虎的崇尚表现到极至。
商 伏鸟双尾青铜虎 江西省博物馆藏 江西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此虎虽样貌憨态可掬,却不失威武勇猛之风,体态蓄势待发,尽显王霸气像。虎后长着两只尾巴,违背自然常理,不知新干大洋洲先民为何有此新奇想法,是单纯为了设计美观呢?还是另有神秘意图?虎背上静静地卧着一只小鸟,扬起脖颈,悠然自得,与身下那只凶猛大虫形成动与静、强与弱、大与小的鲜明对比,有点黑色幽默的感觉。鸟儿虽然渺小,却全然不惧猛虎之威严,宛若猛虎的驾驭者,颇有以柔克刚之哲学意味。江西新干青铜器遗存是继河南安阳殷墟、四川广汉三星堆之后又一重大考古发现,出土的青铜器显示其既受到中原青铜文化的影响,又表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装饰在附件上的虎形造型及虎形饰纹,显示其文化属性与中原殷商文化迥然有别,说明商代赣江流域有过一支与中原殷商文化并行发展的土著青铜文化。特别是其中出现一些以往考古遗物中罕见的器形与纹饰,如虎形造型及虎形纹饰等,可谓独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
温馨提示:内容来源集邮啦,旨在分享集藏知识,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