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为战备邮票,总是有故事的。
一. 中苏摩擦
新中国成立时,美苏两级争霸格局已形成。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站在苏联一方。
但赫鲁晓夫上台后,中苏关系出现了裂痕。
在他的带领下,苏共成了“老子党”,不允许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苏联提出异议,一切听莫斯科指挥,尤其是军事外交,其他国家一定要服从其指挥,中国也在其中。
这种做法与我国自主独立的外交国防策略严重冲突,被我国领导人强烈反对。
随着中国地位的提升,以及两国意志的分歧,从裂痕走向了摩擦。
50年代末,被再次提出的中苏的边界问题,成为激烈的冲突点。
1960年7月,苏联撤走全部援华专家,撕毁协议,废除科技项目,停止供应物资设备。
1962年春,苏联还煽动新疆6万边民外逃。
1964年,中苏准备进行边界谈判,但是双方互不相让,到了8月谈判就中断了。中国和苏联开始往边界增兵。
虽然开始没有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但是小规模冲突事件还是层出不穷,仅在1964.10--1969.3之间,苏联就挑起了4189 起中苏边界纠纷 。
甚至在1966年,苏联将成建制的作战部队开进蒙古境内驻扎,并建立了军事基地和导弹基地,离北京仅几百公里。
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二.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1969年3月,苏联出动数十名军人以及 4 辆装甲车和汽车,侵入中国珍宝岛,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自卫反击,将入侵的苏军逐出珍宝岛。
这次反击战,中方伤亡71人,苏方被歼100余人受伤50多人。保卫了国家领土,维护了中华民族尊严。
珍邮---珍宝岛样票
三. 铁列克提冲突事件
珍宝岛事件中,苏联两名指挥官边防总队长被打死,一辆苏联陆军王炸武器T-62坦克被俘获。这让苏联颜面尽失,一直伺机报复。
1969年8月13日上午,在新疆裕民县巴尔鲁克山西部地区与今之哈萨克斯坦交界的铁列克提,苏军出动了10多辆装甲车、及T-62主战坦克、卡车、多挺重机枪、步兵300余人、直升机2架,越过国境线,突袭了我国正常巡逻的边防军。
照片上战士在两天后全部战死
我们巡逻队38名官兵与300多名苏军激战一小时十五分,我方寡不敌众,空旷戈壁滩变成了血腥屠场。
阵亡的随队八一厂记者,旁边是胶片录像设备,照片是苏联人打扫战场时拍的。
这次“铁列克提事件”,是1969年整个形势突变的重要节点。
在铁列克提事件发生,和随之而来的苏联在中国北方陈兵百万,以及苏联对华核威胁,整个形势急转直下,中苏双方走到了战争边缘。
四. 核威胁
同时,苏联决定对中国发动大规模军事打击。
1969年8月18日,苏联驻美国使馆官员,问时任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主任的基辛格:“如果苏联向中国使用核武器,美国会如何做?”
基辛格立即向尼克松汇报。
面对苏联的对华核攻击计划,美国什么态度?
这取决于美国当时面临的国际环境。
朝鲜战争 (1950.6.25-1953.7.27)之后,持续20年的越南战争(1955.11.1-1975.4.30),让当时的美国正深陷泥潭。苏联则在发展生产,扩充军备。
越战期间的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则让美国直接感受到苏联的威胁。
所以,美国急需帮手共同对抗苏联。
从无视朝鲜战争里中国划出的三八线,到不敢再越雷池半步的越南战争里中国划出的17度线,美国充分感受到了中国战斗力的强大。
参考憋尿文: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国都揍过,发起狠连自己都揍
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美国要利用中国牵制苏联。
而且,如果苏联对中国发起核打击,无法保证美国在日本韩国等驻扎的25万美军不受核威胁。
如果撤回这些美军,则会丧失其在亚洲话语权,在美苏争霸的环境下,这等于把亚洲送给苏联。
所以,尼克松的最好选择,是把苏联计划告诉中国,以此向中国主动示好。
但此时中美还未建交,如果直接向中国传递消息反而可能让中国怀疑。
在美国政府的授意下,1969年8月28日《华盛顿明星报》,刊登了一则标题为《苏联想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的消息。
中国通过多方渠道确定了该消息的准确性,当天毛主席就发出了“要准备打仗”的号召。主席随后又发声明:“如果苏联将原子弹投向中国,那么中国的军队就全部以最快的速度冲向苏联”。该声明发出的同时,百万解放军全副武装开赴中苏边境,枕戈以待。
细思极妙!这真是一个无比天才的声名!
请细细的品主席的这个声名。
中央向全国和全军下达紧急战备命令。
举国上下,全民皆兵, 众志成城,同心协力,战争的气氛令人窒息,整个国家都处于高度的临战状态,战备规模之大、动员范围之广,等级之高、持续时间之长,实为抗美援朝战争以来所仅见,中国人民经历了一场史上最伟大的感天动地的备战考验。
五. 为战备印制的邮票--普无号
1969年8月28日,中央发布命令,要求克服派性,加强军民、军政团结,充分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
各省市自治区分别召开数十万人的动员宣传大会,整顿社会秩序、疏散人员、转移物资等。
邮票,作为通信物质,也在转移之列!
为了战争准备,库存的普票大多转移到“西南三线”保存;
作为“战备措施”,销毁了很多文革前的邮票。
这就导致邮政营业窗口严重缺少普票。
西南三线,包括云贵川三省。许多重要项目摆在四川, 少数摆在贵州。 “三线”, 是毛主席亲自划分的, 按战略位置把全国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和三类地区, 分别简称一线、二线和三线。三线地区位于我国腹地, 离海岸线700公里以上, 距西面边界上千公里。
邮电部军管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发行的纪念、特种、普通、航空、欠资邮票,除前已通知的纪、特邮票107种和普通邮票普9、11、12、13四组可以继续出售外,其余各种邮票包括集邮邮票、旧币面值邮票、盖销邮票、外国邮票(不包括文化大革命后发行的各种邮票),一律由各省、市、区局集中清点销毁。 清点、销毁上述各种邮票是一项战备措施, 希各局指定专人负责,抓紧进行。”
面对一线二线急缺的通信邮票,邮电部军管会决定按当时急需的面值,缺哪种面值就印刷哪种面值,发行新普通邮票。
此时的邮票发行局已撤销,设计室只留下3名设计工作者。
江青说利用邮票搞特务,禁止集邮。也许出处来源于此:新中国第一间谍案中的邮商袁必成
他们于1969年7月合并到北京邮票厂,安排在凹印车间。到厂后接受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设计这套邮票。
在此之前新中国发行的普通邮票,每套的主题均一致、规格均一致、每枚单色印刷,甚至很多都是全套一个图案。
但是对于这套战备邮票图案的内容,主管部门原则规定以工农兵形象和革命圣地两种主题为主图,一律双色设计印刷。
关于这一点,作为文革期间兼战备期间,唯一发行的普通邮票,是早在1967年12月15日邮票发行局尚在的时候,就已经在“1968年邮票发行选题计划”中规划好的,当时的对“新普通邮票”的发行计划是:“彻底改变图案内容和票型”。
在新中国普通邮票中,战备邮票普无号的双色设计是空前的,甚至双主题也是截至目前依然绝后的。
关于革命圣地图案,设计者除选择普11、普12革命圣地邮票中“天安门”和“延安宝塔山”两幅并重新设计外,还增加设计了“延安枣园”、“遵义会议会址”、“中共一大会址”、“人民英雄纪念碑”等4图。
这4图的历史情况是:
“延安枣园”,是1940年至1942年、1944年至1947年时期,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毛泽东居住在此。
“遵义会议会址”,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在 贵州省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中共一大会址”,在上海卢湾区兴业路。1921年7月,各地 共产主义小组推派李达、毛泽东等13人为代表,在这里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人民英雄纪念碑”,1949年9 月30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建立于天安门广场。正面镌刻毛泽东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鎏金大字, 背面碑文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
这几幅图案显然都是与毛主席革命实践活动有关的革命圣地或建筑。
由于是在战备情况下应急发行的,为了加速生产,就一部分设计成影写版,一部分设计成胶版,哪种印刷机有空闲,适合印什么规格的邮票,就优先设计什么规格的邮票。
按版式分4组(按邮票目录编号):
(1)8分天安门,(2)8分宝塔山,(6)50分枣园:
P11.5,影写版,27.5X22.5毫米,整版100(10X10)枚
(1)另有80(10x8)枚,(1)厂铭有5字手写体与7字印刷体(贵).
其他票铭除宝塔山均7字印刷体
8分宝塔山曾为筋票,价格占全套60%,现已让位遵义
(3)4分农民,(4)8分工人,(5)10分解放军,(11)1元炼钢:
P10,胶版,30x24毫米,整版150(10x15)枚
(7)20分遵义,(8)8分纪念碑,(9)1.5分一大:
P10,胶版,29.5x23.5毫米,整版150(10x15)枚
20分遵义曾为第二筋,目前已跃居主筋
(10) 5分女拖拉机手:
P10, 胶版, 23.5x29.5毫米, 整版150(10x15)枚
5分女拖拉机手上厂铭均为倒铭
由于邮票发行局已撤销,只有3名设计者,更没有在上一年把它提前设计与审批,只是在战备急需的环境下,随时设计、随时印刷、随时发行,没有“套”的概念,该套邮票没有被编号。
这种工农兵和革命圣地图邮票从1969年10月1日起,先后共发行4次(按发行时间编号):
-
1969年10月1日,由邮电部军管会生产指挥部以(69)生五字573号文件,与发行“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是 不可战胜的”、“知识青年在农村”邮票一起,发行“工农兵”图邮票3枚:第一图8分“工人”,第二图4分“农民”;第三图10分 “解放军”; 以及新邮票2枚: 第四图8分“宝塔山”,第五图8分“天安门” ,共5种。
-
1970年1月1日,由邮电部军管会生产指挥部以(69)生五 字915号文件,发行新邮票两种:50分“枣园”,20分“遵义”。
-
1970年4月1日,由合并到交通部的邮政总局以(70)邮通 字050号文件,发行新邮票3种:1.5分“一大”,5分“女拖拉机手”,8分“纪念碑”。
-
1970年4月20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总局以(70)邮通字064号文件,发行新邮票1枚: 1元“炼钢”。
这11枚邮票,除前3枚标明了邮票名称“工农兵”外,其余都称为“新邮票”。
由于没有编号(按照“文化大革命”前普通邮票的编号序列,应从普14组编起; 按照邮电部〔67〕邮票字第16号通知,关于自发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邮票起,“各种邮票统 一编号”的规定,应从“文19”编起),在1971年9月25日发行普14后,这11枚邮票被合并成一套普通邮票,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中惟一一套无编号邮票,被称为“普无号”。
发行这套邮票时,交通部邮政总局在通知中强调,按照邮电部军管会生产指挥部(69)生五字525号《关于储备战备邮票的通知》,注意“用收到的新邮票储存,逐步更新战备邮票”。
六.珍邮--普无号细齿解放军
这套邮票在战备的环境下,经过反复印制,在版别、齿孔、纸质、刷色、暗记及厂铭等方面,出现诸多差异。
在这诸多变异中,齿孔的变异最为出名。
全套11枚,其中3枚正票是11.5度齿(天安门、宝塔山、枣园)。
其他8枚正票为10度齿,在8枚10度齿中,其中6枚另有11.5度细齿组外品,它们是:
这6枚细齿票中,解放军细齿尤其珍贵,极为罕见!
20世纪80年代的一次全国邮展上,解放军细齿票首次出现,由青海集邮家吴廷琦会士展出,引起了集邮界的关注。
集邮家赵人龙在2002年全国集邮学术研究会论文《新中国普无号10分细齿票的研究》中提到:“现在已知有新票40枚(内含四方连3件),旧票13枚(内直双连2件),实寄封2件,总计有10分细齿票55枚。”
2010年1月,T46金猴邮票在6000元左右,而解放军细齿票22550元成交,是金猴的3.75倍。
解放军细齿旧票,2013年以6490元成交。
虽然后来解放军细齿票不断有新发现,但截至目前,所知存世量也只有百枚左右。
百枚存世量, 在华邮里是个什么概念呢?
按数量从多到少,看看几种知名珍邮:
金猴 发行量443.16万枚 2018年2月《金猴》价格为12800元。参考:邮市的定海神针《金猴》 金猴有运作,更谈不上珍罕,就不算了。
纪20《苏联十月革命》据邮政总局邮票处1953年4月1日统计,尚未收回47601枚。2016上海泓盛春拍,纪20“苏联十月革命”错票(第四枚有瑕疵)以14.95万元拍出。 参考:新中国珍邮: 纪20《苏联十月革命》
《蔡伦“公元前”》错体票 蔡伦“公元前”错票单枚票存世量约有数千枚。2017年12月,一枚有背面有揭薄的“蔡伦(公元前)”邮票在香港Interasia Auctions拍卖会上以46000港币成交。 参考:新中国珍邮:《蔡伦“公元前”》错体票
“放光芒”邮票流出“500-700枚”,2017年12月赵涌在线, 一枚“放光芒”邮票(背轻微瑕疵),成交128.184万元。参考:新中国珍邮:特15 首都名胜《放光芒》
“小一片红”的真实存世量,目前比较准确的估计是不超过300枚,单枚的价值已经超过人民币100万元。参考:新中国珍邮: 文14《全国山河一片红》
纪54《学生代表大会》 据档案记载,未能追回的8分面值的邮票176枚,22分面值的118枚。2014年1月Interasia Auctions拍卖,纪54学生大会错票以115万港元成交。参考:新中国珍邮: 纪54《学生代表大会》
红印花当5元加盖存世量有数百枚,更为珍贵的“红印花当五元倒盖”的存世量不足“当五元”邮票的三分之一,枚枚都是珍贵文物。现在,“红印花当伍圆倒盖”新票已高达100余万元,而且难得一见。参考:清代珍邮:“当五元倒盖珍邮”
虽然解放军细齿票非常珍罕,但其知名度还不高,知道的人少。这对解放军细齿票不公平,但是对集邮者却是个好机会!
比如,2014年一位河南卖家发贴出售的普无号邮票里,有多枚解放军细齿票,但却按照正票价格出售。
知道解放军细齿的人不多,知道如何直接靠肉眼判断是否是细齿的人更少。
除了当面用量齿尺测量齿孔,面对未携带量齿尺的情况,或者仅仅靠看图片的情况,如何确定是否解放军细齿呢?
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其齿的数量。
数右边:细齿票16颗齿,粗齿票14颗齿;
数上边:细齿票19颗齿,粗齿票17颗齿。
七. 结束语
俗话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所有出众的邮票,都是有故事的。
文革邮票记载了那个年代的火热,如今全部文革邮票都在数千万枚发行量的情况下,市场价一路走高,甚至已经有点高不可攀。
1953年7月27日抗美援朝结束,1953年8月1日发行黄军邮、紫军邮、蓝军邮,它们见证了“最可爱的人”的荣耀,也见证了国家对军人的优待。同时销毁行为,更增加了它们的珍罕度。
因为战备,催生出了这套普无号战备邮票;
因为文革禁止集邮,撤销邮票发行局,混乱的情况下设计印刷出来的11枚“工农兵与革命圣地”邮票,拥有双主题,没有被编号,被后人合成一套,取名“普无号”。
同时见证了火热的文革时代,又见证了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感天动地备战时代,还有百枚左右存世量珍邮的加持,它无疑拥有讲不完的故事。
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