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7

第二套金属流通硬币(铝分币)简介

 第二套金属流通硬币(铝分币)简介


        1953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筹备发行流通硬币,1955年沈阳造币厂(原国营六一五厂)开始铸造壹分硬币。上海造币厂(原国营六一四厂)开始生产伍分硬币,1956年上海造币厂启动贰分硬币的生产。1957年11月19日,周恩来总理签署《关于发行金属分币的命令》。中国人民银行于1957年12月1日正式发行壹分、贰分和伍分三枚硬分币。这是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图稿,自己研发硬币原模,自己选择硬币材质,完全依靠国人力量生产出的一套硬分币。进入2000年以后停发,2005-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又发行新年号的壹分硬币,该套硬币,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流通时间最长的人民币。
        流通硬分币的设计由中央美术学院周令钊教授主持,经专家学者反复讨论研究,最后确定了正面图案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国名,背面图案采用面值和麦穗的初步方案,以体现工农联盟的主题。北京印钞厂美术师刘延年手绘硬分币的几种素描图稿,以写实的手法通过黑白渐变效果将硬币的浮雕效果表现出来。分币原模由沈阳和上海两个造币厂分头试制,沈阳造币厂由宋怀林负责,采用机雕方法;上海造币厂由宋益谦技师负责,采用手雕方法。后来,因为沈阳造币厂制作的模具立体效果好,被选为雕刻子模。1954年底,沈阳造币厂试制铸模取得成功。中国人终于自力更生制作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

        1953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筹备发行流通硬币,1955年沈阳造币厂(原国营六一五厂)开始铸造壹分硬币。上海造币厂(原国营六一四厂)开始生产伍分硬币,1956年上海造币厂启动贰分硬币的生产。1957年11月19日,周恩来总理签署《关于发行金属分币的命令》。中国人民银行于1957年12月1日正式发行壹分、贰分和伍分三枚硬分币。这是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图稿,自己研发硬币原模,自己选择硬币材质,完全依靠国人力量生产出的一套硬分币。进入2000年以后停发,2005-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又发行新年号的壹分硬币,该套硬币,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流通时间最长的人民币。
        流通硬分币的设计由中央美术学院周令钊教授主持,经专家学者反复讨论研究,最后确定了正面图案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国名,背面图案采用面值和麦穗的初步方案,以体现工农联盟的主题。北京印钞厂美术师刘延年手绘硬分币的几种素描图稿,以写实的手法通过黑白渐变效果将硬币的浮雕效果表现出来。分币原模由沈阳和上海两个造币厂分头试制,沈阳造币厂由宋怀林负责,采用机雕方法;上海造币厂由宋益谦技师负责,采用手雕方法。后来,因为沈阳造币厂制作的模具立体效果好,被选为雕刻子模。1954年底,沈阳造币厂试制铸模取得成功。中国人终于自力更生制作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
组硬币原模。在硬币原模研制过程中,同时开展了硬币材质的选择工作,初步确定铜锌合金、铜铝合金和铜锡合金三种材质进行试验,经过反复试验,确定硬币材质为含铜0.5%的铝铜合金。在发行的六十多年里。该套硬币的材质先后经过三次变化,由最初的铝铜合金最终改为如今的铝镁合金(含镁1.5%、锰0.4%)。
        改革开放后,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开始发行装帧的硬分币套装,全部对外销售,为国家赚取外汇。1979年,上海造币厂仿制日本硬币套装形式,装帧了当年的三枚硬币。1980年至1986年,沈阳造币厂与上海造币厂共同将硬分币与长城币一起装帧为套装硬币对外销售。20世纪90年代硬分币又与“老三花”硬币一起装帧为套币在全国销售,这些套装硬币因制作精美、发行量少而深受广大收藏爱好者喜爱。由于这些装帧的硬分币中的部分硬币只出现在装帧册中,并没有在市场上流通,这些稀少的流通硬币珍品成为广大爱好者追逐的目标。其中,1981年壹分、1980年贰分、1979年伍分、1980年伍分、1981年伍分这五枚硬币被流通硬币爱好者称为“五大天王”。“该套流通硬币在第二套人民币发行期内发行,因此又称为第二套人民币硬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文源自: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当代流通硬币图鉴》

主编:钱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