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6月1日发行的2022—11T《我和祖国一起成长》邮票图案引发邮人的广泛关注。有些邮票投机者大肆渲染,跃跃欲试,吐槽邮票上的儿童人物形象欠佳,美观度差,尤其是第5枚邮票中的女童疑为“四指”,并认为是“错票”,更想在当下平静的邮市中掀起一番风浪。抛开是否“错票”不谈,冷静客观地分析这个问题,也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首先,这枚邮票并不是错票。《我和祖国一起成长》特种邮票全套5枚,分别采用油画、国画、数字绘画、版画、雕塑5种艺术表现手法,由集体创作完成,风格各异,邮票上的儿童形象也是绘风所致,但均中规中矩,并无不妥之处,不应作为错误的问题去审视。至于“四指”儿童,事实证明也并非错票,而是视角不同所致。此幅作品原图为立体雕塑(图为雕塑局部),而邮票是平面构图,又只有方寸大小,在画面转换过程中,有的细节难免让邮人误读。给邮票设计找不足本是集邮者的分内事,其目的是为了提高邮票的设计水平。从这个角度讲,邮人热议无可厚非,但也要实事求是,不能人云亦云,一味盲从,甚至为了一己私利故意为之。
其次,利用所谓“四指”邮票进行炒作实不可取。邮票是弘扬正能量的载体,不应掺杂另类的声音。不可否认,邮政部门也曾发行过几种错票,有的一票难求,价格也是一飞冲天;有的却平淡无奇,少人问津:当年的《中国人民警察》“六指”邮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价格至今也没有炒作起来,说明“错票”不一定都能成为炒作的对象和牟利的工具。有个别邮商欲借这枚邮票制造声势,引起热捧,无非是想在其中分得一杯羹,在邮市低潮中捞一把金,但在这个新的时代,面对理性的集邮者和集邮市场,拿所谓的“错票”说事,恐怕也难达目的。
再次,必须严肃认真地抓好邮票设计工作。这次所谓“四指”儿童的炒作事件,一方面说明集邮者对邮票设计非常关注,他们观察邮票非常细致,甚至十分挑剔,因此容易被炒作者利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集邮者对邮票发行和集邮事业的支持和推动作用不容小觑,这就提醒邮票发行部门及邮票设计师们:邮票设计是一门精益求精的细活,应当慎之又慎。这也“逼着”邮票设计者们,不仅要遵循设计规律,寻找创意灵感,还要兼顾大众审美,设计出雅俗共赏、经得住推敲的邮票精品佳作。笔者认为,若能适当提前公布邮票图稿,在邮票发行前让邮人先睹为快并品头论足,不失为一个解决问题的良方。
作者:杨照东
请到邮局订阅中国集邮报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