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

一位邮迷和朱鹮发现者的故事

4月11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我国首部朱鹮保护题材影片《鸟语人》,当片尾出现朱鹮发现者刘荫增教授的照片时,观看影片的陕西省汉中市邮迷吕亮非常兴奋,他不由得想起了和刘教授之间的一段小故事。

1936年出生的刘荫增教授是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1978年开始带领科研人员进行朱鹮野外调查。1981年,经过3年的苦苦寻觅,他终于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八里关姚家沟发现了世界仅存的7只朱鹮。之后,刘荫增教授又带领保护队风餐露宿,对朱鹮实施观察和监护,记录其产卵、孵化、育雏等全过程,悉心守护每一枚卵、每一只雏鸟。正是因为他们的辛勤努力,这一珍稀物种才得以保护。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朱鹮种群数量已由1981年发现时的7只,增加到现在的7000余只,其中,陕西境内就有5000余只。朱鹮繁殖栖息区也从洋县扩展到汉中市的城固、西乡、佛坪、南郑、汉台、勉县、留坝、宁强等地,栖息地由发现时不足5平方公里扩大到当前的3000多平方公里。活动范围扩展至陕西汉中、宝鸡、安康等市的十多个县(区)15000平方公里,并呈逐年扩展的态势。朱鹮被列为《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以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Ⅰ级保护动物。

2021年5月23日,陕西洋县举行朱鹮重新发现40周年文化活动和庆祝大会。为配合活动的举办,洋县邮政分公司制作了“朱鹮重新发现40周年”纪念封,启用了“朱鹮重新发现40周年”纪念邮戳。吕亮有幸参与了纪念邮戳的设计工作。活动当天,他专门找来1984年发行的《朱鹮》邮票和2000年发行的朱鹮题材邮票贴在纪念封上,希望找机会请刘荫增教授签名。

图片

图片

在庆祝大会现场,吕亮远远地就看见了坐在前排的刘荫增教授,因为演出正在进行,为了不影响刘教授看演出,他就一直在一个通道口站着,随时观察演出的进程,等待着合适的时机。约1小时后演出终于结束了,吕亮迅速拿着3枚纪念封快步跑到刘荫增教授跟前说:“刘教授您好!我是一名集邮爱好者,希望您能在这枚朱鹮纪念封上签名。” 年过八旬的刘荫增教授精神矍铄,他接过纪念封仔细看了一番后问吕亮:“这上面的纪念戳是在哪里盖的?”吕亮马上回答:“纪念邮戳是我参与设计的,就在会场外的临时邮局盖的。”刘教授又问:“能否帮我也买一枚?”吕亮很兴奋:“没问题!”刘教授就问了吕亮名字,拿起笔,在其中一枚封上签名并写上了吕亮的名字(图1),在另一枚封上写下了“朱鹮保护四十周年2021.5.23刘荫增”(图2)。吕亮非常高兴,连忙将一枚加盖纪念邮戳的纪念封送给了刘荫增教授。刘教授接过纪念封对吕亮说:“小吕,纪念戳是你们设计的?能否也给我签个名,我也留作纪念?”突然自己要给名人签名,吕亮既兴奋又有点不知所措。这时围观的人也多了起来,在众人的催促 下,吕亮拿起笔用颤抖的手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双手递给刘荫增教授。刘荫增教授连声道谢,吕亮拿着刘教授的签名封高兴地离开了会场。

离开会场后,吕亮又拿着纪念封来到当年朱鹮的发现地陕西洋县八里关镇,加盖八里关邮政所的邮戳,制作了朱鹮重新发现40周年纪念封,寄给亲朋好友,祝贺“东方宝石”朱鹮发现40周年,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期望。


作者:骆延峰

来源:中国集邮报(邮发代号: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