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定于 2022 年 5 月 5 日发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一百周年》纪念邮票 1 套 2 枚。其中第一枚为《永远跟党走》,第二枚为《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建团一百周年,我计划从山西省太原市的省立一中旧址寄出。
山西省立一中旧址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太原市迎泽区儿童公园内山西省荣军招待所、起凤街铁路宿舍内。原为明清时的贡院,后改为山西大学堂、晋阳中学堂等。
1922年起,高君宇、彭真、贺昌等在此读书,并进行革命活动,是山西省、太原市党团组织的诞生地。学校除利用贡院的部分房屋外,还新建了教室、大门等建筑,现存有仿清代悬山顶和硬山顶三排教室,丰树堂(校长室)及部分建筑。
1906年,山西公立中学堂在太原海子边的文瀛湖畔创办,校址就选在文瀛湖畔状元桥边的“大贡院”。 1913年8月更名为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校。1919年8月,省立一中进步青年王振翼等在高君宇的帮助下,创办并主编《平民》周刊,编辑部就设在省立一中。这是山西第一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进步刊物。
1921年5月,高君宇回到母校,与贺昌、王振翼等发起成立了以“唤醒劳工,改造社会”为宗旨的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这是山西建立的第一个青年团组织。1924年夏,受李大钊委派,高君宇秘密住进省立一中“青年学会”,并在一中组建了太原第一个党小组,后报上级批准建立了中共太原支部。这是山西建立的第一个党组织。省立一中成为中共山西党组织的摇篮。
1934年8月,山西省教育厅受省政府令,对省立的9所中学更名,以所在地命名,第二年“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校”易名“山西省立太原中学校”。1953年元月,山西省教育厅确定“山西省立太原中学校”为省级重点中学,4月初,太原市人民政府又下发通告,原“山西省立太原中学校”改称“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校”。学校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就是校史教育。每年开学前,新入学的高中学生都要到彭真纪念馆、八路军革命根据地等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学习高君宇等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和光辉业绩。
山西省立一中最早经受了五四运动的洗礼,是山西省对外文化交流的发祥地,又是山西共产主义启蒙运动和共产党共青团当时活动的基地,山西省第一个党支部、第一个团支部都是在这里建立的。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高君宇立即写信向太原学生介绍北京的斗争情况,寄进步书刊给省立一中同学。在高君宇的热情指导下,省立一中很快成立了进步学生组成的学生会,并积极筹备太原大中学生联合会。省立一中学生梁震,被推荐为负责人之一。在太原市学生联合会的领导下,一中大部分学生参加了海子边文瀛湖畔的集会,愤怒声讨日本帝国主义,抗议北洋军阀的卖国行为,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
5月中旬北京联合会、北京学联总会为加强学生运动,派高君宇来太原指挥工作。高君宇到太原后,以母校省立第一中学为中心,召集各校学生联席会议,商讨罢课罢市运动。在短短一周内,全市五六千名大中学生罢课,走上街头游行示威。省立一中组织的讲演团,每天宣讲于太原的街头巷尾,并派代表到省公署和省议会请愿,迫使当局向北京政府承转了太原广大学生要求“废除21条”等多项要求。
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在高君宇的领导下,于1921年5月1日在省立一中旧制中等科第13班教室正式成立。会议决定以 “唤醒劳工、服务社会”为团的宗旨。会议明确指出,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任务是继承五四光荣传统,努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反对北洋军阀政府,反对帝国主义,要求每个团员都要学唱《国际歌》,按时过组织生活,服从组织纪律,绝对保密。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是先于共产党组织而创立的,它的创立使山西革命和进步青年从此有了自己的组织。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在山西大肆抓捕屠杀共产党员,省立一中成为了反革命党、反革命派清党清校的重点。中国共产党临时省委的领导人、省立一中的学生都壮烈牺牲,党团组织转入了地下。
处于学生革命运动时期的省立一中,从创建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传播先进文化,到批判阎锡山等一些资产主义、资产阶级学者散布的无政府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潮,再到吸收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加入党组织,高君宇为创立山西党团组织做了大量的工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特别是在党团的创建中积累的大量具有开拓性的实践和理论经验,有着巨大的贡献。
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一百周年纪念之日,从这里寄出一枚纪念邮品,无疑有巨大的纪念意义。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