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系列邮票前四组先后发行于2014年、2016年、2018年、2020年。即将于4月23日发行的第五组邮票是该系列的最后一组,其中4枚邮票为“黛玉焚稿”“金玉联姻”“探春远嫁”“宝玉却尘”,小型张为“寒塘鹤影”。
2015年,萧玉田先生从第二组开始接受“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系列邮票的设计任务,历时8年。他精读原著,精研、梳理、比较不同版本《红楼梦》的异同,辩证解析,力求弄懂作者写作此书的初衷和对邮票选题所涉及人物品性的设定及相关情节的内涵,在正确理解的前提下,立意构思,完成了该系列邮票的设计。第五组邮票即将发行前,我拨通了萧玉田先生的电话,他向我介绍了这组邮票的创作心路。
早在1998年,萧玉田先生撷取了《红楼梦》里的80个主要故事情节,以工笔重彩手法精心绘制了一套《红楼梦》组画,中国书店出版的宣纸线装珍藏本《萧玉田新绘红楼梦》以及我国台湾光复书局出版的八开精装画册《画说红楼》,令这些作品广为流传并颇受好评。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于官网上公布“2022年纪特邮票发行计划解读”之后,网络上盛传的所谓《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五)》邮票的图稿就出自这些画作。萧玉田先生表示,因视力障碍,这套邮票的设计方案延迟交稿。在前几组邮票发行时,邮政部门也曾经采用他的旧稿画作作为新邮预告配图,但那些毕竟是20多年前“打快拳”的作品,如今设计邮票,需要在深入理解原著的基础上对旧作有扬有弃,力求提升。
《红楼梦》前80回是曹雪芹的心血结晶,脍炙人口。对于后40回,以前普遍认为是高鹗续写,近年红学界更倾向于后40回是程伟元和高鹗在无名氏续作的《红楼梦》残稿基础上整理出版的。因为后40回违背曹雪芹本意的地方太多,红学界的总体评价贬多褒少。启功先生对后40回给予了中肯的评价,他曾赋诗云:“三曹之后属芹侯,妙笔高程绩并优。”萧玉田认为,后40回的硬伤的确不少,但悲剧结局基本照应了前80回,有些章节也十分感人。萧玉田表示,毕竟国人读书看戏听故事,都希望有头有尾有结局,由于高鹗、程伟元的补遗订讹、整理编辑,为读者提供了完整的一部书,功大于过,因此对后40回不能全盘否定,但对其中的瑕疵硬伤要辨析厘正。
萧玉田先生强调,《红楼梦》第5回是统领全书的总纲,对读懂原著乃至设计邮票都具有重要的指迷引正作用。在《红楼梦》第5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通过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的图画、判词、曲文,提纲挈领地将故事结局和主要人物的命运做了明确的昭示。特别是《红楼梦十二曲——飞鸟各投林》歌道:“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寓意深沉,对宝黛及大观园群钗的因果归宿、贾府的衰败、人散家亡做了清晰的推演。因此,萧玉田先生对取自小说后40回的这组邮票所表现的故事情节,依第5回旨义,认真比对前80回,揆针理线,按迹循踪,剖石见玉,去假存真,追寻曹雪芹的创作本意,兼采续书不悖曹雪芹文本原旨的描写,舍弃续作中负评集中的瑕疵,理顺设计思路。
压轴的小型张是“寒塘鹤影”,选取这个题材作为小型张主题意在何为?我就这个问题向萧玉田先生请教。
“寒塘鹤影”取自第76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秋夜,黛玉和湘云在“凹晶馆”联诗,信步赏月的妙玉驻足倾听。联诗渐入佳境,一只孤独的白鹤从阴影中飞出,助史湘云诗兴大发,吟出佳句“寒塘渡鹤影”,林黛玉对句更妙:“冷月葬花魂。”此联诗结构奇巧,意境凄美。妙玉听到这里,从山石后转出,连连赞叹好诗,并指出“过于颓败凄楚”“关人之气数”,劝止,并邀至栊翠庵续句收结。黛玉和湘云两人均年幼失怙,身世孤寂,这样的悲怆之句暗蕴了黛玉和湘云的命运,也预示了封建大家庭的败落,揭示了悲剧走向,关联全书的主题架构。第76回也是曹雪芹写得诗情画意并茂、文质兼美、颇为精彩的一章,选“寒塘鹤影”作为小型张内容,其意深邃,其境幽雅。
萧玉田先生1998年旧作《寒塘鹤影》中绘有黛玉、湘云、妙玉三人,但因立幅构图,凄冷气氛不足,不适合用做小型张。萧玉田精心擘画重新构图,邮票图稿上,夜深更残,黛玉、湘云凭栏临水,赏月联诗,妙玉倾听。怪木森森,奇石峨峨,凉月寂寂,鹤影翩翩,潭水粼粼,残荷凄凄,全画色调清冷,营造了凄美悲凉的意境。
“黛玉焚稿”和“金玉联姻”都发生在第97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中,这是《红楼梦》续作中的上乘笔墨,基本扣合了曹雪芹前80回对宝、黛、钗情感主线走向的设定。一边是黛玉缠绵病榻,一边是宝钗出阁成婚,这边大悲,那边大“喜”,人情冷暖,跌宕起伏,世态炎凉,对比强烈,红楼悲剧达到高潮。
在第96回中,黛玉无意中得知宝玉和宝钗订婚,迷失本性,恍恍惚惚去怡红院见宝玉,宝玉亦因失玉而疯傻昏聩,黛玉问宝玉:“你为什么病了?”宝玉笑道:“我为林姑娘病了。”一问一答,二人心语一泻无余,生离作死别,镂肝刻胆,黛玉再无留恋。第97回黛玉回到潇湘馆,泪已尽,情已偿,她一心向死。临死前,挣扎着在卧榻边狠命撕诗帕,那手帕是宝玉给她的定情信物,上面有黛玉《题帕三绝》,这是黛玉写给宝玉,也写给自己的三首定情诗。她叫丫鬟笼上炭火盆,将诗帕投入火盆焚烧以断痴情。紫鹃扶着黛玉,欲从火中抢出诗帕又够不着而干着急。续书写黛玉让丫鬟将炭火盆挪到“炕”上来焚烧诗稿,在萧玉田先生的印象中,曹雪芹笔下的潇湘馆没有“炕”,为防不确,他又仔细查阅了前80回,随文寻绎,确定潇湘馆只有床没有“炕”。既然没有“炕” ,何来“挪到炕上来”,火盆上“炕”无疑是续作的失误,萧玉田不采纳此说,将炭火盆置于地面的火盆架上。在“黛玉焚稿”这枚邮票中,萧玉田还删去了旧作和本组邮票初稿中的雪雁,一是因为去掉一人,可以重点刻画黛玉、紫鹃两人,使主体更突出;二是黛玉曾两次支使雪雁出去取火盆、炕桌等物品;三是冒黛玉之名出嫁的薛宝钗需要黛玉的丫鬟扶持以蒙骗新郎宝玉,大仆妇林之孝家的来请紫鹃,刚直忠诚的紫鹃坚决不去,遂把雪雁带走,雪雁大概率不在现场。修改后的画面更为简洁集中。
萧玉田先生认为,林黛玉和竹子形同神合,入住大观园潇湘馆,就是因为喜欢那几竿翠竹,萧玉田以画竹的屏风为背景,借用曹雪芹隐喻的手法,在屏风上题唐诗“疏影月移壁,寒声风满堂”上句,隐去下句,隐喻贾府的人情凉薄,凸显潇湘馆的阴冷。
黛玉焚稿,仙草归真,将引致灵玉返本还原。
“金玉联姻”是《红楼梦》一书绝大关目,为全书主线关键节点。此稿在1998年旧稿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完善、重绘。萧玉田告诉我,他1998年创作的《画说红楼》共有80幅,是在他师弟袁翔的协助下完成的,师弟帮助着色约三分之二,萧玉田负责全部画稿的起草、勾线并独立完成20余幅,独立完成作品中有10幅(含“金玉结缘”)入选了第九届全国美展。这次设计的同题材邮票做了提升,主要是对宝玉、宝钗的形象、神态、肢体语言做了深入的刻画,新娘薛宝钗的头饰由凤冠改为符合规制的翟冠,去掉了冠上原凤头前部的灵芝状肉冠与喙下垂胡,改火焰纹的凤尾为波折纹的翟鸟尾。
宝玉虽然癫迷失智,但对心中所爱矢志不移,听说要娶黛玉,乐得手舞足蹈。但婚礼交拜后宝钗坐床,宝玉揭去盖头,发现新娘不是心心念念的林妹妹,一下子呆住了,两眼直视,半语全无,震惊之态,莫可名状。宝钗冒黛玉之名出嫁,大礼前或许并不知道贾母、姨母、凤姐与母亲合谋设计的以钗替黛的“调包计”,此刻面对惊愕的宝玉,觉察到自己冒名顶替,沦为冲喜工具,尊严被损,五味杂陈,极为尴尬,但碍于礼法和家族利益,只能忍受耻辱低头不语。“金玉联姻”不是出于爱情,而是基于家族利益的政治联姻。薛姨妈伙同姐姐王夫人精心设计了“金玉良缘”,贾母拍板弃黛选钗,王熙凤设计了偷梁换柱的“调包计”,终于促成联姻大礼,挫败了“木石前盟”。薛家借联姻攀牢了贾府,倚仗贾府权势了结了儿子薛蟠的命案;薛宝钗嫁给心仪的表弟宝玉,貌似胜者,其实不然。
按《红楼梦》第5回太虚幻境警幻仙《金陵十二钗正册》排序,其中黛玉、宝钗并置头条,清代红学家王希廉在《〈红楼梦〉总评》中指出,“《红楼梦》虽是说贾府盛衰情事,其实专为宝玉、黛玉、宝钗三人而作”,若就三人而论,“宝玉为主,钗黛为宾;若就钗黛两人而论,则黛玉为主中主,宝钗却是主中宾”。这种主宾排序应符合曹雪芹的真意。
读者对薛宝钗褒贬不一,“反钗派”认为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工于心计,藏而不露,城府很深;“拥钗派”则认为薛宝钗有才有貌,贞静端方,雍容大度。萧玉田梳理薛宝钗从进贾府到结婚,再到守活寡的过程,进行辩证分析,他认为曹雪芹笔下,直接写薛宝钗的都是褒词——艳冠群芳、博学多才、恪守礼法、宽以待人等。但曹雪芹是将自己的价值观寄寓在着力打造的贾宝玉和林黛玉身上的,宝黛二人追求自由,反对封建礼教、反对仕途经济,这才是曹雪芹著述《红楼梦》的原旨。曹雪芹通过贾宝玉之口,定位了作者心中真实的薛宝钗:薛宝钗与史湘云劝宝玉读书,走仕途经济之路,宝玉直斥为“混账话”,明言:“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吗?要是她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她生分了。”还曾说薛宝钗“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的女儿,也学得这样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蠹之流”。借此非常明确地表露薛宝钗的价值观与贾宝玉、林黛玉是格格不入的,当然也与曹雪芹的价值观相背离,毫无疑义,作者是将薛宝钗设定为寄寓自己理想的双玉二人的对立面的。了解曹雪芹创作本意是读懂《红楼梦》的基础,也是设计好这套邮票的前提。
作者:林霄红 林昱成
来源:中国集邮报(邮发代号:1—164)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