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红楼梦》(五)将发行。因为对名著的喜好,尤其是对《红楼梦》的喜欢,因此也比较在意这样的实寄机会。本来在年初的时候,就已经购买了相应的美术封,就等着4月23日的实寄过程。
但世事难料,一场特殊的疫情席卷了太原城。邮政大部分关门,目前小店区属于总体防范,被封闭在小区内不得外出。特殊时期,不能外出,自然也就会错过了实寄的机会。此前的准备都会付之东流,所有的努力和筹备也变成水中花镜中月。错过了实寄的过程,平添了太多的遗憾。
中国邮政自从2014年开始,以章回为节点发行邮票,此前已经发行四组,今年是这一次发行的最后一组。第五组的邮票内容包括了焚稿断情(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金玉结缘(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探春远嫁(第一百回《破好事香菱结深恨 悲远嫁宝玉感离情》);却尘遁世(第一百一十九回《中乡魁宝玉却尘缘 沐皇恩贾家延世泽》)。小型张为寒塘鹤影(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红楼梦》(五)邮票中,除“寒塘鹤影”选自曹雪芹亲撰的第76回外,另外的4个情节“黛玉焚稿”“金玉联姻”“探春远嫁”“宝玉却尘”均选自程伟元、高鹗整理的后40回。
小型张“寒塘鹤影”表现了中秋夜黛玉、湘云凹晶馆联诗咏月,妙句迭生,尤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为最。本套邮票是出自萧玉田之手。萧玉田设计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系列邮票的第二组至第五组。
遗憾的是,这一组邮票因为邮市的持续低迷,市场表现非常不佳,基本都是“破发”的状态。第五组估计也难逃这种厄运。再加上国内一些地区的封控,首日实寄消耗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未来的市场走势并不被看好。对于喜欢实寄的用户来说,自然也会去完成实寄。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记忆这次的发行。
相对而言,市场更喜欢T69的那套《红楼梦》。可以说,那才是一种经典,金陵十二钗的不同描绘,带来了一种相对的永恒。1981年11月20日,邮电部发行T69《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特种邮票,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著名画家刘旦宅作画,邮票由潘可明设计,全套12枚,分二次发行,同时发行1枚小型张。
其中包括:(1)“黛玉葬花”、(3)“元春省亲”、(5)“探春结社”、(7)“湘云拾麟”、(9)“凤姐设局”、(11)“可卿春困”和小型张“双玉读曲”,为1981年11月20日发行;(2)“宝钗扑蝶”、(4)“迎春诵经”、(6)“惜春构图”、(8)“李纨课子”、(10)“巧姐避祸”、(12)“妙玉奉茶”为1982年4月24日发行。
T69图案采用绣像方式,生动地勾勒出人物的瞬间神态,不衬任何背景,只用一条细细的灰线作边框,邮票布局得当,画面简洁,人物形象突出。十二金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达到了突出人物形象的艺术效果。
“双玉读曲”小型张,以盛开的桃花为背景,配以几座楼台亭阁。在一片春意盎然的气氛中,林黛玉淡装素裹,贾宝玉披红着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取得了比较理想的艺术效果。宝玉和黛玉一起读《西厢记》、《牡丹亭》,亭台相连,楼阁处处,潺潺流水,袅袅祥云,正似人间仙境。两人会心的那一瞬间,只觉“词藻醉人,余香满口”,甚是佳妙。
新一轮《红楼梦》邮票即将结束了。五组邮票也将谢幕。这一轮的第一组使用的是“江湖艺人”戴敦邦设计的,随后的第二组直至第五组都是出自萧玉田之手。但都没有逃过“破发”的厄运,说明市场的萧条和孱弱已经到了何等地步。邮政自己的封锁,不让邮寄中使用邮票,首日不敞开供应,让许多想使用纪念邮票的人无法去购买到想要的,过后打折,形成死循环。这就是现状,而且还没有改变的迹象。
在最萧条的季节里,无论是《红楼梦》还是《西游记》,遭遇几乎是雷同的,发行就面临着“破发”的尴尬境地,但即使如此,邮政也没有丝毫改变的迹象和改革的勇气。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看着越来越多的铁杆集邮爱好者,都开始舍弃而去的时候,当越来越没有年轻人再“沾染”这个爱好的时候,莫不是巨大的悲凉。
哀大莫过于心死。当邮票的设计感越来越弱,越来越多的PS痕迹,现代工具的运用变得简约化,而欠缺了设计的美感。而即使使用现代工具,也应该有更多的美感,才能堪称经典。不是简单地嫁接,简单地挪移,简单地拼凑,就可以诞生经典。这一点,集邮爱好者的认可度才是关键。而如何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吸引他们的参与应该是反复寻求改变的焦点。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