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4

我眼中的2021年JT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施行》高度概括和惜墨如金,体现了简约设计理念。但是,大道至简的设计缺少了在多元社会生活层面上的人文关照。

-3《中国人民警察节》第1图两位警察的眼光显然不在一个焦点上,脸部修饰不够自然,过于注重整体形态与轮廓导致模特的痕迹太过明显。第2图职业活动围绕警徽排列

 

 

 

 


-4《五牛图》既然是忠于原作原貌,为何又在第3图(图1)上出现“五牛图”三个文字?

-5《厦门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学精神”表现为对设计元素的堆积和复制,而未运用高超的画理画法表达格调和意境,可以理解为传统图形的粗糙挪用,难以感受到一所百年大学的精神脉动。

-6《中国飞机(三)》以不同的摄影视角,结合背景PS技术,设计出了虚拟的场景来达到看似真实的效果。“大国重器”自身的科技感和力量感,令人震撼。

-7《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四)》画工精湛,层次分明,精彩故事桥段的选择有失偏颇,或是囿于神话故事内容与个人偏好,抑或是受到邮票审查一贯严谨与内敛,一些设计者大胆、精彩、超前的设计图稿往往被否决,以至于未能极致发挥设计者自由的想象与创造。

-8《福建土楼》以土楼四季为主题,强调自然天成,追求时空意境,画面视角单一,缺乏多景别、多角度展现人与遗产和谐共融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9《中巴建交七十周年》即使以鸟瞰的视角呈现了两座港口的美景,但也跳不出多媒体时代邮票平面作品满满的乏味、无个性和特色,幸好设计者采用了异形票幅来体现海浪起伏、旗帜飘扬的视觉效果。

-10《儿童画作品选》孩子们把美术真正的当作了快乐的游戏,没有来自成人设计者思维的束缚,他们大胆的想象力,丰富的色彩,夸张的线条与构图,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探索宇宙的梦想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11《丝绸之路文物(二)》背景剪影辅以宋代古船、航海路线示意图和海浪纹饰,但是缺乏有生命、有意义的叙事来述说主体文物的历史和价值,而不仅仅停留在呈现文物的纹理、质感、色彩。

-12《北京2022年冬奥会——竞赛场馆》从创意的角度来说,竞赛场馆的艺术魅力已经超越了集邮者对邮票的审美感受。如果非要找点邮票的亮点,那也是印制工艺上的与时俱进。

-15《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单枚邮票呈现的人物脸蛋都是清一色的“腮红”。腮红多见于动漫创作,其成因并不是因为过度激动或是害羞,也不是突出高原红,而是动漫创作者故意加上去的,这样人物不显得突兀,看上去角色更加可爱,而用在邮票上表现当地群众载歌载舞、共同欢庆的人物场景总不是很合适。

-16《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有史以来规格最高、数量最多的一套建党邮票,实则集多票图于一大版,以各有其故事为特色,同而不同,类而不类,一见熟知的图案内容就倍感亲切。

 


 

-17《动画——哪吒闹海》6枚邮票缺少哪吒在暗如黑夜的暴风雨中拔剑自刎的悲壮一幕,使“斗战龙王”与“哪吒重生”画面之间缺少故事衔接(图2)。如果说会引起小观众强烈的负面情绪,那大可不必,因为这部动画电影当年的定位与方向是“动画片全龄化”,而不是当今那些仅供低龄儿童欣赏的商业片。而且邮票上的人物、场景、装饰虽说与原著颇有几分相似,但线条的描画不免呆滞,差距还是判然易见的。

-18《木芙蓉》4枚邮票是以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的折枝技法配以白色底纹上的花卉白描为背景,清新典雅,但是多枝多花,反而喧宾夺主,花朵主题不突出,加上未运用边框,整个画面气散神弱。

-19《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根本不讲究符合大众审美的艺术,就是将人物、会徽、吉祥物、场馆东拼西凑的堆砌,脱离艺术、脱离生活、脱离群众。

-20《江山如此多娇》与其夸其设计得好,不如为原画作者傅抱石和关山月配合之默契、风格之和谐所触动,他们互有分工,间或交互混合、共补互添,毛泽东亲笔题字,终成美术史上罕见的合作佳制。所以说,好的设计永远不是浮于形式上的美,而是精神内核中散发出来的美。

-21《山东大学建校一百二十周年》邮票以两个三角形之间的两头及中间各有三个齿孔的形式组成一个菱形邮票,极像是邮票与附票之构成,邮票要传达的信息丰富多彩且图形过于抽象,不免给人以电脑设计元素堆砌的感觉。

-22《豫剧》让原本绢纸上绘制的人物,经抠像技术展现在方寸之上,二次创作让手绘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逊色不少,主要在气与力之间,增加了更多的电脑呆板感。

-23《〈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荧光灯下,可见隐于背景中的整齐排列的甲骨文字,简洁的设计说明可供设计者发挥的空间极为有限。

-24《交通可持续发展》满满的电脑设计味,集邮者已经厌倦了设计元素的电脑拼凑风格,虽然看上去是那么极具表现力与时代感,从当今已经普遍使用计算机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上来看显得千篇一律、陈陈相因。

 

 


-25《辛亥革命110周年》对原画(图3)进行了裁切,画面体现了起义军冲进武昌城时的强烈的正面冲击力,裁切了对抗方守城的辫子军,正面人物不论从姿势、神态等未能与反方形成有效的呼应。由此可见设计者的二次创作(图4),对原画的理解,其深度与广度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个人主见与风格的影响发生了变化。

 

 


-26《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在设计上仍处于“看图说话”的水平,给你一面飘扬的五星红旗、一座联合国大厦、一群白鸽,至于内涵与外延,集邮者自己理解。

-27《科技创新(三)》画面采用现代手绘插画方式表现,色彩鲜亮明快,画面清新自然,漂亮无比,但是缺少了自然美,缺失了中国画特有的笔情墨趣,就像是为每件科技成果量身打造了一幅商业插画。

-28《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I级)(三)》票图动物形态结构严谨,笔法精微细腻,看上去有点像标本,邮票与边纸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边纸采用黑白淡色,给人以珍贵、濒危动物岌岌可危之感,但稍微过于黯淡悲观了。

-29《中伊建交50周年》画面采用钢笔画结合晕染的表现方式,展现出两国各具特色的两座古代桥梁,但是在体现建交系列邮票图案选择上仍显得过于保守,并未在视觉图景的背后表达和体现出层次更深的艺术空间、更好地构建设计作品所要传递的信息和内容,并未深化与增强设计图或者作品本身的意义与价值。

题外话,现在很多老邮票之所以被人们欢迎,是因为步入中老年行列的集邮者倾注了很多的时代感情在里面。现在邮票的通信功能弱化,逐渐沦为打折票后,即使当今再精良的邮票设计,怎么看都像是个画片,总感觉都是以前的好,有点像沾染了“入者主之,出者奴之”的习气,中了价格决定审美的毒。

话又说回来,邮票设计是一种对历史的负责,是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的。如果纵向比较,以时间轴看,现在的设计印刷水平远远高于当年。随着计算机平面设计更加丰富化与形象化,能呈现出不同寓意的内涵与文化价值,让人们更容易去理解和接受邮票的意义与美感,更能够从生理以及心理上引起的情感与精神共鸣,至少中青年集邮者可能会这么想。

但是从横向比较来看,不同时代的邮票在同当时年代的设计印刷比,确实以前的邮票能够代表当时社会的最高水平,是人们喜闻乐见,乐于寄递传达感情的。而现在的邮票在现今社会,无论设计还有印刷都不敢说代表现在的最高水准。所以说,集邮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摆脱低俗审美,邮票设计者更要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在继承发展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入现代设计理念,打磨塑造出属于自己的、本国的、民族的设计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