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最美不过夕阳红。我的退休生活里,集邮成为老有所乐的爱好,而《中国集邮报》则让我老有所为。这份风华正茂的报纸,从2003年订阅至今,每周两期总不迟到,成为我这位古稀老人的“忘年交”。
翻开这份报纸,“邮色生香”这个版面常令我流连其中。我和妻子都喜欢集邮和旅游,“邮”走归来,常常有很多趣事想要分享,看着其他邮友的集邮文章发表,我们也跃跃欲试。记得有一年我们从欧洲旅游回国后,我写的《德国汉莎航空广告明信片》和妻子写的《北欧寻邮记》,相继在《中国集邮报》上刊登,给了我们莫大的惊喜和信心。从那时起,旅游、集邮、写邮文成为我退休生活的“三部曲”,在《中国集邮报》这方广阔的天地上,我经常把自己的邮旅见闻分享给集邮同好。
回望近10年,我带着邮票游历了71个国家和地区,写下了30余篇国外旅行的集邮见闻。我的足迹从地球最南端城市阿根廷的乌斯怀亚到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从袖珍小国梵蒂冈到“印度洋上的珍珠”斯里兰卡,我也把旅行途中别具特色的邮局写进邮文,搬上报纸。例如,《“世界尽头”有邮局》《总统府变成华丽邮局》《袖珍小国的大美邮局》《粉红色邮局》等。我到尼泊尔近距离感受珠峰,到比利时瞻仰《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地,到奥地利寻访音乐之都,《走近珠峰》《邮访〈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地》《醉“邮”音乐之都维也纳》《走进奥运会开始的地方》等邮文也印在《中国集邮报》上,成为我行走世界的独特记忆。忆起来时路,我要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让我拥有如此丰富的晚年生活;也要感谢《中国集邮报》,让我有机会成为这份报纸的一名作者。
平心而论,刚开始时,写邮文对我而言并非易事。这10年来,我的文章之所以能够屡屡发表,离不开报社编辑及邮友们的鼓励和支持。记得2012年夏天,我为了写好稿件,忐忑地拨通了报社的电话,编辑建议我多阅读其他作者的文章,在借鉴和学习中找准自己写稿的角度,并安慰我别着急,用平和的心态享受写作的过程,不必太介意刊登与否。一番和风细雨的话语让我悟出了写稿、投稿与发表的关系,也逐渐摸索出写作的角度,学会了如何在积累的素材中去粗取精。每一次提笔,我总能体会到活到老、学到老、乐到老的美好。就这样,我的晚年生活溢满邮香,文章也越写越有味道。2018年,我撰写的《环“邮”全球 梦想成真》一文,荣获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集邮征文评选二等奖。
闲来无事时,我总喜欢翻看自己发表在报纸上的集邮文章,心中总是充满感动。其中,除了报社编辑的支持和厚爱,也得益于邮友的帮助,特别是青年邮友倪俊峰先生,他是著名的集邮撰稿人,思维活跃,视角新颖,常常给我写的邮文提出很多好的修改建议,无私地为我润色稿件,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同样,我也要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不厌其烦地帮我打字、扫描图片、投稿。
从《中国集邮报》创刊至今,30年的岁月见证了中国集邮事业走过的每一个精彩时刻,也记录着集邮者享受集邮快乐的每一个难忘瞬间。身为一位老年集邮者,能够在这份报纸上留下一丝印记,实属有幸。祝贺《中国集邮报》喜提30岁,唯愿初心不改,永远风华正茂!
作者:孙振东
来源:中国集邮报
请到邮局订阅《中国集邮报》,请记住邮发代号:1—164。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