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一位细心的邮友关于冬奥会邮票的问题,发现增发的夺金纪念邮品中的个性化邮票在BEIJING 2022后,又增加TM,是新版吗?
其实不然,最近的夺金纪念及金牌封上,这枚个性化加印版都标注的TM是什么意思呢?
为什么BEIJING 2022 后面都有TM,是真的LOGO变了吗?
其实这个问题就可以回到小集之前聊过的邮票和邮品的区别了:戳下图查看原文
其实使用的TM属于"商业标记",就像冬奥会特许商品一样,奥组委授权的商品都是添加北京冬奥会的LOGO的TM商业标记的。
因此北京冬奥会组委会授权的邮品,如小集手中的冬奥会3D明信片这个邮品,就是需要授权才可以发售的邮品,包装上都有授权的标签及TM商业标记。
而邮票及个性化原版票,属于普遍服务,做为"国家名片"的宣传,因此都没有增加TM的商品标记,而后续开发的个性化定制版,就需要标注了,毕竟这是商品化了。
而北京冬奥会特许商品达到5000余款,而可以看到,后面由邮总开发的纪念邮票及邮品,已经归属在特许商品中。
而群里也有邮友讨论,冰墩墩的首日实寄封,还没有卖邮票值钱...而且没买人,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个话题也曾经聊过,圈外人的邮票都没玩懂,更不懂玩实寄封,而且现在年轻人更注重隐私,实寄封写的别人的地址和姓名,对新人来讲不懂也不容易接受。
因此实寄封只能在圈内玩了,所以出不了圈,圈外需求少,自然就卖不上价了,就和发行量更少的PP冬奥会吉祥物,行情基本一直保持在4.5-5.5元。
因此了解到用户的痛点,集邮行业的发展才会更容易出圈,为什么圈外的人愿意多花几十元买个带盒子更贵的邮票呢?
充分考虑市场化、出圈化的邮票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当然这个需要平衡的是,邮品都是溢价的,但这个平衡点掌握不好,圈内人收藏成本提高了,而没出圈潜力的邮品,圈外人更不会要。最后导致一级市场向二级市场抛售,二级市场再跌破发行价零售!
很多邮品都走了错误的路线,就像过高溢价的邮票金一样,除了每套猴外,其它惨不忍睹。而出圈的邮票基本年年都会有一两套,但现象级的出圈的邮票可遇不可求。
邮票需要更多圈内人的力量,口碑改善,而现在最大的问题也是内卷的原因之一,邮票如果还是连预定户基本利益持续无法保障,每次出圈退潮后又是一片嘘声...
还是希望发行方能把握住每一次出圈的机会,改革旧的制度,圈内共赢才会有更多出圈的机会和发展。
还是希望发行方善待邮友,不是直播抽奖的小恩小惠,看似热闹其实都是无用功,不如多点普惠保障更多预定户的利益更实际一些。就像纪念币一样,普惠大众,这样参与者才会越来越多,虽然各有不同目的,但存在即是理由。
希望集邮市场健康发展,多懂得体恤不离不弃的铁粉们吧...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