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0

卢伯雄: 3000元捡漏来的“建行40周年样币”是假货

2022年元旦期间,笔者接待了一位自认为捡了漏的收藏者,鉴定的实物是1枚“纪念建行40周年样币”(图1)。

                                   

图片

图1-被鉴定的建行40周年样币


该枚币的背景:198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40周年时,中国人民银行特别发行了一套1枚的流通纪念币以资纪念。该枚流通纪念硬币由余敏和白文钧设计,上海造币厂铸造,材质为铜镍合金,重量9.32克,直径30毫米,厚度1.9毫米,细齿边,面额壹圆,发行量206.8万枚(图2)。

同时又铸造了数量不多且同名称,作为非流通用途的样币(图3)。


由于该枚纪念硬币发行量不大,成为了系列流通纪念硬币中的币王。仅仅1元的面值,市场价长期保持在2000元左右,并且也是假币泛滥重灾品,市场上的低仿和高仿品应有尽有。


图片

图2-建行40周年币(真币)

 

图片


图3-真建行40周年样币


该枚持有者自认为捡漏的“建行40周年样币”,笔者未上手就已经作了结论,属于制作粗糙的“一眼假”低仿品。为让这位虽然在陶瓷领域有些名气,但对硬质钱币一窍不通的收藏者,别再抱捡漏心态乱收“隔行如隔”的东西。

就很真白的告诉他,如果这枚“建行40周年样币”是真的,那确实是捡了漏,目前的市值价格是8000元左右,可惜这枚是假的,而且还是低仿品,市场价值也就10元左右。为了让他吸取教训,即采用常规性的对比鉴定方法,用1枚真建行40周年样币与他的这枚一比对,真假之别一目了然。


1.外观


真币感观上洁白光亮,铸工精致,手感光滑,正背面文字轮廓清晰,图案线条规整,铸压力度到位、洁净。

假币在感观上不舒服,铸工粗糙,正背面文字轮廓不清晰,图案线条粗细不一,铸压痕迹欠洁净。


 2.用40倍放大镜观察硬币正背面


真币:


⑴总行办公楼墙体和中心楼线条垂直,疏密一致,屋顶二个方块匀称,圆型中心楼顶部光亮有立体感;


⑵麦穗纹路清晰、天安门前的华表、中文、年号及符号清晰而有立体感,五角星凸感强。


假币:


⑴总行办公楼墙体和中心楼线条不垂直、疏密不一,屋顶二个方块不匀称,圆型中心楼顶部无立体感;


⑵麦穗纹路杂乱,天安门前无华表,中文、年号及符号不清晰,五角星平扁无凸感。


3.用显影仪放大进行真假币比对


⑴首先要掌握央行大楼正面建筑图纹布局和雕刻线条的特点。真币给人一眼就感到图纹清晰,办公楼的墙体和中心楼的线条垂直、洁净,圆型楼顶平整。

特别是业内鉴别建行的重要标志,是圆型楼上部的缩微文字“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暗记,显示出既含糊但又能辨清,这个特点连高仿品,也难有此种水平(图4)。


图片

图4-大楼正面特写图

㈠圆型楼上部的缩微文字,㈡办公楼墙体,㈢中心楼线条,㈣中心楼顶部凹下部分方块呈凸,㈤台阶的左右斜位。


⑵中心主图人民银行总行办公大楼大门台阶处,每一条台阶都印的有线条,真币线条粗细一致,相互平行。假币线条粗细不一,而且相互不平行(图5)。


图片

 图5-办公大楼大门处的台阶


⑶国徽图案上的纹线和构图是辨别真假币依据。真币国徽麦穗纹路清楚、有立体感,五角星的峰状凸感强,天安门前的华表凸出,假币基本上不具备(图6)。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6-1国徽上部特写图■图6-2国徽下部特写图


续说“建行40周年样币”


“建行40周年”,是钱币收藏圈内流行的术语,是对“纪念中国人民银行成立40周年流通硬币”的称呼,并非初涉钱币收藏者从字眼上误认为是“纪念中国建设银行成立40周年”。


1.何为人民币样币


人民币样币,包括流通硬币样币、流通纸币样币、流通纪念钞样币和特殊时期充当货币使用的“外汇兑换券”等。


我们说样币是币,是因为它有人民币面额,具备货币所有基本特征和元素,特别之处在于货币表面多了“样币”二字,其中的一个字还写明了是“币”。在民间,钱币爱好者都认为它是币,而且是流通货币收藏中的珍品种类之一。


 我们说样币不是币,是因为央行从未认为样币是流通货币,一直明文规定样币严禁参与流通;样币是货币发行机构和商业银行进行货币管理时使用的工具。


2. 流通纪念硬币样币的产生及用途


1984年10月,央行开始发行纪念币并称其功能与现行的人民币等值流通。

出于纪念币参与流通,这就面临一个新的情况,因为央行从1949年共和国成立到1984年未发行过流通性的纪念硬币,群众对纪念硬币是陌生的。

在此情形下,央行特别为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和商业银行配套了与纪念硬币币完全一致的样币,作为用于比对真伪的标准参照物(样本),即最权威的货币效验标准,配发到当时的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几大国有商行。


样币是由央行统一铸造并配发至各金融机构作为鉴别流通硬的标准工具。如出现了储户持某款纪念硬币向银行进行相关咨询或求证钱币本身问题,当地央行或商业银行的货币管理和出纳业务的工作人员则会以上级配发的样币进行对照、验明、鉴定,从而给出代表银行官方的正式回复。


所以,便有了央行指令中国造币公司上海造币厂和沈阳造币厂在铸造纪念硬币的同时,又铸造了数量不等的同名称样币,其的真实数量属于某方面的机密未曾向社会公开。


3. 样币的流出和有关法律法规对样币的规定


严格意义上,样币是在货币被确定发行后而铸造并推出的银行内部工作币,对央行配发到各地分支机构的样币,应当进行必要的监督和严格的管理。

这些原本应存放在银行保险柜里的工作币,为什么会“光临”钱币市场到了收藏者手中呢?

自198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流通纪念硬币至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施行的前后四、五年期间,由于一些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在各大商行的有关管理环节上出现了某些工作疏忽,如人事变动等原因未及时做好样币的移交、上缴、封存等,给样币管理造成了一定的空隙和漏洞,致使漏管的极少样币流入民间和钱币市场。


样币流入到社会,毕竟在一定程度上有损于货币管理的严肃性和人民币形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人民币样币是检验人民币印制质量和鉴别人民币真伪的标准样本,由印制人民币的企业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印制。第二十八条规定,人民币样币的管理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


为真正彻底强化对样币管理,2006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样币管理办法》实施,其中第二条规定,样币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人民币生产样印制的用于检验人民币印制质量与鉴别人民币真伪的标准样本,是经办货币发行业务的工具和重要实物档案资料。

第三条规定,样币包括纸币、硬币和普通纪念币样币。第四条规定,样币不具备货币职能,禁止流通和买卖样币。


随着国家已开始重视样币流损问题并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予以严管,这对已进入社会收藏领域数量有限的样币来说,无形等于加了把“铁将军”。

由于国家货币法律的颁布和各项规章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健全,早期流入社会的样币在数量和规模上与同题材的纪念币相比,犹如大海的一滴水。

物以稀为贵,对收藏界人们来讲无疑是珍贵的,其市场的升值也就十分可观。


这时个别利欲熏心的不法分子,伪造不同版別的的纪念硬币谋取暴利,他们这种行径依据我国刑法规定,已构成了伪造货币罪。无论是新老钱币收藏者,都要有遵纪守法意识,不违法违规参入正在流通中货币的买卖,更不要猎奇和捡漏那些所谓的流通纪念币样币。

来源:长沙市集邮协会 卢伯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