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4

“有一种幸福,叫当年的漏!(三)”

有一种幸福,叫当年的漏!(二)

图片

十泉十美

             

古玩江湖,总是变幻无常,风云莫测。 


正所谓“莫笑少年江湖梦,谁不年少梦江湖?”在江湖中混,相信许多朋友都铲过地皮,这行当不仅需要眼力、胆识与口才,而且很多时候要靠天吃饭,运气的成分也很重要。


因为能不能收到真货好货,要碰运气;能不能找到买家,要碰运气;能不能卖出好价,更要碰运气。


古玩个体户赵哥长期跑南闯北、走家串户,充当着地皮铲子的角色,时日一久,便在江湖上得了个诨名“铲铲”。在此,笔者不妨讲述一下他的铲地皮捡漏往事:

一次,他去外地铲地皮,无奈运气一直死背,虽收了点东西,但连续数天,竟没卖出去一件。

时间一天天过去,身上没啥钱了,回家又不甘心,便死撑了几天,想出掉点货,但仍没生意。结果,实在饿得前胸贴后背了,他只能找个地方去打零工。

铲铲平时只懂铲地皮,没什么其他技能,只好找点体力活干,于是来到一家洗车店,当起洗车工。干活前他终于吃上这几天来第一顿饱饭,几个简单的菜,用辣椒下饭,竟然一连吃光好几碗,这恐怕只有饿过肚子的人才能理解,那真叫一个爽啊。接下来的日子虽说辛苦,好在每天可以包吃住,干活数日,终于有了点小钱。

一日刚下班,铲铲又累又饿,正想去吃饭,老板却叫住了他和其他两个没回去的工友。

他一愣,以为要加班,没想到老板说:“我的办公室要装修翻新,里面有些旧东西,必须要清理掉,你们帮忙搬一下吧。”


图片

(图1)


铲铲便跟老板来到那里,杂物还真挺多,胡乱推放在一起。他和工友开始一件件搬运,搬着搬着,发现角落处有个小香炉,积满灰尘,里面全是些古钱(图1)。

“嗯,这个也不要了吗?”他问老板。


“哦,这玩意放那儿很多年了,现在要装修成欧式风格,它已经不搭了。你找个收旧货的卖了吧。”老板说。


铲铲一听要贱卖,赶紧粗略看了一下,大多是些唐开元和北宋小平钱,但包含几个筒子,里面有好货也说不定呢?


他便抖胆问道:“老板,这点破铜疙瘩,如果卖给收旧货的,也换不了几个钱,要不您卖给我吧。”


“也行啊,反正没什么用了,连钱币带炉子,你都拿去吧。”老板倒也爽快。


图片

(图2)


于是,铲铲出个便宜价,全都买了下来,当然这价比起收废品的价要高一些。他搬完东西后,就这样捧着一香炉古钱,兴冲冲回到住处(图2)。

刚才老板面前,不方便细看,现在他开始一枚枚查验,发现真的全都是北宋普品,以及少量常见的五铢、开元通宝,并无稀少种类,他不甘心,又把那几个筒子都砸开了,也没遇到一枚好钱。

钱币没啥指望了,铲铲很失望,只好悻悻然把玩起香炉来,一瞧这炉子,它包浆纯正、铜质杠杠的,翻过来一瞧炉底落款,那几个字笔意很棒,感觉像是清晚期风格。其实,咱们做古玩生意的,一般都有触类旁通的本事,铲铲平时虽以买卖钱币为主业,但遇到其他物件,一些基本判别能力还是有的。但他对香炉毕竟不专业,无法确定它值多少钱。

回去之后,铲铲把钱币放在家中(图3),供奉起来,又怀着碰运气的想法,给几个同好看了一下香炉,不料有位老哥立马出四千元,要问他买这个炉子。


图片

(图3)


铲铲心想:这厮平时鬼精鬼精的,现在却如此大方,看来这香炉八成不止这个价,便没有卖。

果然不出所料,不到半个月,就有位老板看上这香炉,竟然出价三万多,这价让铲铲无法拒绝,便开心地把它卖了。

“哈,这回是真的捡漏了,还好上次没卖掉它。”当时铲铲感觉棒极了,暗自庆幸。

然而世事难料,又过了些时日,遇到某位朋友,他对铲铲说:“你上次卖出的那个香炉,又被卖掉了。”

铲铲一听感觉不妙,便弱弱问了句:“哦,卖了多少价?”


“二十万啊。”朋友答道。

这真是一个五雷轰顶!要知道,当时二十万,真的属于巨款了。虽然铲铲做好了心里准备,但还是被这价格震撼到了,心中久久不能平复,但一切已覆水难收。

以上的这些经历告诉大家:


一、漏无处不有,不要只顾着淘钱币,而忽略了其他的漏。

二、人生变化无常,铲地皮也是如此,当计划A失效的时候,你随时要有计划B拿出手,才能无往不利。

三、对于自己不太懂的东西,没有确定的把握,不要轻易卖掉,否则会被别人捡漏。

四、同样一件东西,你卖得便宜,别人却能卖高价,这是他的认知、他的本事、他的人脉等方面比你强,你没必要眼红,更不用后悔。古玩这行,捡漏与被捡漏,属于家常便饭。要做到不羡慕谁,不嘲笑谁,知足常乐,和气生财,才是王道。


 


作者简介:

“十泉十美”,作家、古钱币收藏家。出身于杭州古钱币收藏世家,自幼酷爱古泉,曾举办个人钱币藏品展。近年来,在工作之余潜心钱学研究与写作,陆续在《中国收藏》、《中国钱币界》、《浙江钱币》等刊物和钱币圈、浙江泉友会等公众号,发表钱币收藏类文章百余篇。其代表著作《那些年,那些钱》于2021年出版发行,经浙江省省委宣传部推荐,入选“浙版好书榜”。家中祖孙三代,为传承弘扬祖国钱币文化,孜孜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