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瞬息万变时代,一枚小小的邮票成为了时光的见证,尽管人们对于它的使用不再广泛,但它却承载着极大的历史意义与艺术欣赏意义。为了纪念中华民族历代名人,中国邮政曾先后发行了中国古代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专题邮票。
纪50 《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
1958年6月20日发行的《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纪念邮票,全套3枚。1958年6月28日发行(纪50M)小全张一枚。3枚邮票分别为“蝴蝶梦”、“关汉卿像”、“望江亭”。
关汉卿(1219-1301年),元代杂剧奠基人,元代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纪93 《杜甫诞生一二五〇周年》
1962年5月25日发行的纪93《杜甫诞生一二五〇周年》纪念邮票,全套2枚。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J113 《郑和下西洋五百八十周年》
1985年7月11日,为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发行了《郑和下西洋五百八十周年》纪念邮票,全套4枚。
郑和(1371—1435),1371年生于明朝。本名马和,小名三宝,回族,云南昆明人。1382年因为家乡发生战乱,被掳进明军阉割,后进入燕王府,成为朱棣的一名侍卫。因随燕王朱棣起兵有功,赐姓郑。当时印度洋沿岸国家大都信仰伊斯兰教,南亚许多国家则信仰佛教,由于郑和信奉伊斯兰教,懂航海,又担任内宫大太监,因此,明成祖选拔他担任正使,率船队出海。
郑和从公元1405年7月11日到1433年的28年间,从江苏太仓出发,率领庞大的船队,先后7次远渡重洋,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5-13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2005年6月28日发行的《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1套3枚,小型张1枚。
J136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诞生四百周年》
1987年2月20日,为了宣扬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对祖国地理学研究事业的贡献,发行了《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诞生四百周年》纪念邮票,全套3枚。
徐霞客(1586-1641),名宏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1586年1月5日,出生于江苏江阴一个地主家庭。早年博览群书,发现中国古代地理书籍在地理景观介绍等方面缺陷太多,遂决心亲自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徐霞客的主要贡献是在地貌和水文方面,特别是对中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特征,包括岩洞分布情况,石笋、石钟乳的成因,都有细致的文献。
2008-17 《古代名将——戚继光》
为纪念戚继光诞辰480周年,2008年7月19日发行的《古代名将——戚继光》纪念邮票,全套2枚。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明代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山东登州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
万历十三年(1585年),戚继光因患肺病辞职,回山东登州故乡。万历十五年(1587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逝世。
戚继光鉴于明军纪律松弛,素质不良,战斗力低下,至义乌招募农民和矿工4000余名,编组训练成水军‘戚家军’,成为抗倭主力。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
2011年发行的关公由纪念邮票改成特种邮票,但继承了2+1的规格,并且发行小版张、四联体小型张等系列邮品,成为历史名人系列邮票的开端。
为了反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历史,以及古代科学家的卓越成就,有计划地发行《中国古代科学家》系列邮票, 展示他们尊重实践、学以致用,亲自实验,虚心学习,精益求精,艰苦奋斗,不怕困难。
1955年8月25日发行了第一组古代科学家邮票。这套邮票一套四枚,分别描绘了古代天文学家张衡、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古代天文学家僧一行、古代医学与药物学家李时珍的画像。
1962年12月1日发行第二组古代科学家邮票。这套邮票一套八枚,分别绘古代科学家蔡伦像、孙思邈像、沈括像、郭守敬像和蔡伦造纸、孙思邈炼药、沈括考察地貌、郭守敬使用浑天仪测量星宿位置的情景。这组邮票通过两枚邮票来描绘一位古代科学家,一枚邮票为人物像,另一枚通过描绘一些画面来表达这位科学家的成就。
1980年11月20日发行了J58《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三组)》纪念邮票,全套4枚。邮票主图分别为:“明代科学家·徐光启”、“战国水利家·李冰”、“东魏农学家·贾思勰”、“元代纺织技术家·黄道婆”。
这些邮票所涵盖的历史背景被人们所津津乐道并不断挖掘,其名人更是对中国具有极大影响力。
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