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

晚唐女性流行去眉开额

图片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图1),是一幅描写唐代贵族妇女生活的画卷,仕女们神情悠闲自在,头梳高髻并戴大花。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这6位仕女的眉毛与众不同,也许与众不同才是奇葩,正是中晚唐女性追求的时尚。仕女眉形极其短阔,末端上扬,是唐代粗壮浓重的短阔眉式的代表。

图片

唐代诗人李贺的《恼公》诗中有“添眉桂叶浓”之句,眉如桂叶,自应作短阔之形。所以元稹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指的就是这种“桂叶眉”(图2,局部放大图)。这与唐代女性体形富态、脸形宽大的特点相配,盛行一时。这种粗阔、浓重的眉妆追求,在中国眉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今天女性化妆,注重画眼影、美化眼睫毛。而中国古代女性从不在眼睛周围下功夫,人们重视的是双眼上方那对眉毛。画眉是中国最流行、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女性面庞上最有美感的部分,是经过精心描画过的双眉。所以“眉”在古文中往往借指美女,而以眉传情,以眉写意也成为重要的抒情手段。春秋时的第一个大美女庄姜,“螓首蛾眉,巧笑倩兮”(《诗·卫风·硕人》),这对像蚕蛾触须那样细长而弯曲的眉毛,成为后世女子追求的主流。在唐代,对眉毛的崇拜达到顶峰,并且眉形多变。唐玄宗对妇女画眉非常热衷,曾令画工画出宫中流行的十眉图。宋·叶廷珪《海录碎事》:“唐明皇令画工画《十眉图》,一曰鸳鸯眉,二曰小山眉,三曰五岳眉,四曰三峰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稜眉,七曰分稍眉,八曰涵烟眉,九曰拂云眉,十曰倒晕眉。”要画好眉毛,首先要“去眉开额”,就是把眉毛完全剃掉,同时把额头顶上的头发也剃去一部分,这样,额头就显得更高大一些.化妆时,不是在眉毛原来的位置上,而是在高于眉毛的额头上,用毛笔蘸青色的颜料,画上一对又短又粗的眉毛,或者随意勾出自己喜爱的眉形,叫作“画眉”。这些奇异的画眉样式,在出土的陶俑、壁画及传世的唐人绘画作品中也都有所反映。

图片

唐朝女子时兴的“去眉开额”,由日本遣唐使将其带回日本国内,如保留到现在的日本艺伎眉妆,即为唐朝短阔眉妆的遗续。图3为日本1969发行的《第16届万国邮政大会会议纪念》邮票,表现了一位美女收到来信,连眉也未画就急不可耐地阅读书信的场景。

中唐以来,仕女服饰日渐宽大,越发铺张,甚至出现了曳地数尺的长裙,贵妇仕女皆“高髻险妆、去眉开额”“费用金银,过为首饰”,引起社会的议论。唐文宗大和六年(823)为此颁布了一系列的禁令,意欲禁断此奢靡之风,《新唐书·车服志》记载:唐文宗“禁高髻、险妆、去眉、开额。” 眉妆也由盛转衰,不复多姿多彩,开额去眉的风气被压了下去。 


作者:李玉田

来源:中国集邮报(邮发代号: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