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平信贴上签条这一新举措引发了热议。
虽然它初衷是为了提升邮件妥投率,让大家寄信更有保障,但背后潜藏的种种问题,似乎让这一好意变得有些尴尬。
真心想问问,邮政部门的这一新政策,到底是个“福音”,还是“麻烦”?
随着平信签条的实施,的确不少集邮者开始欢欣鼓舞,大家觉得寄信时有了更多的保障,万一丢失,也能追溯。
但问题是,现在邮局前台的忙碌场景几乎让人目不暇接——许多邮局在纪特邮票发行时,大量信件排队待寄,营业员一个个忙得不可开交,背后的无奈几乎写在脸上。
听说现在的邮政营业员,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难道这一切真的是为了用户的便利吗?
细想一下,问题真不少。
首先,平信处理的流程变得复杂。
每一封信都需要逐件扫描、输入收件人信息,工作量直接增加。
试问,如果一个邮局就只有一名营业员,怎么可能兼顾所有的业务?想想挂号、包裹、汇兑,哪个不是占用时间?因此,有时候,你为了寄一封信,却要等上老半天,难免引起不满。
是的,原本以为的保障,反倒成了大家的负担。
为了方便大家交流和讨论,我们特别成立了邮票俱乐部群。大家可以识别下方的二维码加入。
另外,欢迎大家点击下方的名片,关注【邮币世界】公众号,我们会在上面提供更聚焦的集邮信息。
说到这里,不禁要问,邮政的系统究竟怎么设计的?难道不能把同一个寄件人的信息存储好,一次性输入,以后再寄信时,直接调取?
如今这个流程让人感到反复无常,既浪费了营业员的精力,也让寄信的用户心里多了几分烦恼。
也许有人会说,用户的需求永远是优先的,可这似乎有些偏颇。
邮政部门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自己员工的工作压力。
像这种制度如果得不到改进,长此以往,难道只能让营业员不断在压力中埋头苦干,而用户也不得不忍受更长的等待时间?
从更广泛的角度看,平信签条的推出,原本是为了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但却让人感受到了一种矛盾的存在。
随着电子邮件和社交软件的普及,邮政服务的需求在降低,为什么不尝试从根本上优化现有流程,让更多人享受到便捷,而不是一味地增加负担?
归根结底,好的举措需要有好的制度来支撑。
平信签条的实施,从用户的角度看是个好政策,但如果操作上不够人性化,反而会造成困扰。
想问问,如何在提升邮政服务质量的同时,减少对用户和员工的双重压力,才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另外,如果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右下角点赞和点在看支持我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