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邮政发布了《关于严肃邮资票品经营销售纪律的通知》,这份通知直指邮票的“打折”乱象。
简单来说,就是要规范市场,治理邮票低价倾销的现象,尤其是那些远低于面值的邮票。
这样做的目的显而易见,旨在保护邮政的市场利益,避免不正当竞争。
可问题是,这一整治措施能真正解决问题吗?
打折邮票的背后逻辑
从文件的内容来看,打折邮票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
实际上,邮政内部存在着几个深层次的问题。
一方面,部分邮局为完成销售任务,通过打折手段把邮票卖给大客户,虽然他们的价格能低到五折,但依然能盈利,这意味着他们拿货价格肯定更低。
另一方面,邮政员工的薪酬与销售挂钩,导致了低价倾销现象的加剧。
于是,一种违法违规的销售模式就此滋生,这样的操作给邮政形象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为何治理难见成效?
纵观整个打折邮票的现象,它已经根深蒂固。
几十年来,这些邮票在市场上积累了大量存货,特别是纪特邮票,根本没有与实际使用挂钩。
因此,邮政的“治理”虽然在纸面上看起来很严肃,但实际操作的效果却很难令人乐观。
毕竟,邮票的市场价值和其面值之间的落差已经相当大,如何让人们重新愿意按原价购买,成了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邮政的真正难题
这次通知中的一个核心点,就是试图通过打折邮票带来的损失来“修正”邮票市场的秩序。
然而,邮政依然没有提出如何消耗掉这些滞销的邮票。
为了方便大家交流,我们特别成立了邮票俱乐部群。大家可以识别下方的二维码加入。
另外,欢迎大家点击下方的名片,关注【集邮知识】公众号,我们会在上面提供更聚焦的集邮信息。
我们不禁要问:在当今电子支付泛滥、寄包裹越来越依赖电子单据的背景下,邮票是否真的还具备吸引力?
邮政是否真正了解现如今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和他们对传统邮票的冷漠?
影响与展望
最终,虽然邮政发布了相关通知,但无论从历史积累的库存、还是消费者的需求来看,邮票作为一种商品,可能早已失去了原有的市场地位。
未来的邮票市场,恐怕不仅仅是面临“打折”问题,更是要面对其被淘汰的现实。
邮政该如何走出这一步,或许比治理打折更为关键。
可以预见,邮政面临的,不仅是如何解决打折邮票的存货问题,更是如何在一个数字化、便捷化的时代里找到邮票的新定位。
如果解决不了这一根本问题,邮政再怎么治理,也许效果仍然有限。
另外,如果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右下角点赞和点在看支持我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