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发行量过高,新邮年年打折,恶性循环难以避免

今年的邮票市场,又一次进入了恶性循环。发行量过大,价格打折,市场萎靡不振。
 
最新发布的《数学之美》邮票,发行量高达625万枚,虽然比上套亚冬会减少了24万枚,但依然保持在高位,这意味着这款邮票很难避免进入打折的命运。
 
那到底发行量多少才是邮票市场的“黄金量”呢?这个问题,似乎成了所有集邮人和发行方的心头之痛。
 
高发行量成邮票价格难题
 
邮票的发行量,实际上是价格波动的核心因素。
 
对于集邮市场来说,发行量大,价格难以保证其升值潜力,反而常常出现打折的局面。
 
根据现有的市场估算,邮票发行量若超过400万枚,就几乎注定了这款邮票无法避免打折的命运。
 
而像《数学之美》这样的邮票,即使略微下降发行量,依然面临被市场压低价格的困境,市场需求难以与供给匹配,价格自然就无法保持在高位。
 
短腿策略能否解决问题
 
邮票市场中,有些策略通过超低的发行量来实现稀缺性,从而推高价格。
 
但这种策略也有很大的风险。
 
短腿邮票的发行量可能只有十几万,甚至更少,这种稀缺性让其在一开始便形成了市场热度。然而,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邮票。
 
为了方便大家交流和讨论,我们特别成立了邮票俱乐部群。大家可以识别下方的二维码加入。
 
 
另外,欢迎大家点击下方的名片,关注【邮币世界】公众号,我们会在上面提供更聚焦的集邮信息。
 
普通编年套票一旦采用类似策略,就会让市场价格迅速升高,最终难以控制,导致发行方无法获得预期的利润。
 
发行方的利益困境
 
从发行方的角度来看,邮票的发行量往往成为利润的关键。
 
每当发行量超过200万枚,意味着这款邮票将大规模进入市场,导致价格缩水。
 
而这对于发行方来说,并不一定是坏事。
 
通过邮商批发,这部分量能够快速销售出去,尽管价格被压低,但总的来说,利润依然可观。
 
更何况,发行方始终能掌控价格,通过提前定价和市场策略,最大化自己的利润。
 
恶性循环的无奈
 
当发行量过高,市场的需求和供应难以平衡,价格自然被压低。
 
这样一来,邮票市场就陷入了恶性循环。
 
每年发布的新邮,虽然打折,但依然依靠高量发行获得短期利润,长期来看,这种做法会让邮票市场逐渐失去升值空间,甚至导致集邮文化的萎缩。
 
集邮爱好者的热情逐渐消退,市场也变得越来越冷清。
 
更令人担忧的是,如果发行方继续坚持高量发行的策略,可能会导致邮票市场彻底崩盘,集邮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结语:市场亟需新思路
 
面对当前邮票市场的困局,显然传统的发行策略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发行量的控制,价格的平衡,如何确保市场健康发展,已成为集邮行业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否则,恶性循环将继续下去,集邮市场的未来将会更加难以预测。
 
另外,如果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右下角点赞和点在看支持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