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滞后的最佳邮票评选活动还有多少人关注?

   2025年4月,许多人原以为全国最佳邮票评选活动会如往年惯例,在这充满希望的人间四月天里公布2024年度最佳邮票评选结果。然而,官方仅于4月21日举办了最佳邮票评选活动倒计时100日的活动。这意味着,2024年最佳邮票评选结果要到2025年7月30日才会揭晓,且届时还将与《大兴安岭》邮票发行活动同步开展,这无疑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活动。不禁让人疑惑,为何非得等到东北秋叶泛黄,与旅游节庆之类活动捆绑举办?这样的时间安排,倒不如改为推选2026年邮票发行题材的活动。如今,这项评选活动的关注度日益降低,除了集邮群体规模缩小这一客观因素外,活动本身也存在诸多为人诟病之处。一、颁奖时间缺乏稳定性:     全国佳邮评选活动过去基本在4月举办,但近年来举办时间却愈发飘忽不定。回顾近五年的举办时间:2020年9月26日在敦煌、2021年4月28日于上海、2022年7月27日在重庆、2023年7月15日在洛阳、2024年5月25日于合肥。作为一项号称全国级,且有十余个国家级单位挂名的评选活动,为何不能像其他成熟的评选活动那样,确定一个相对固定的举办时间呢?比如将日期定在每年四月最后一周的周六,固定的时间既便于宣传推广,也更能增强集邮爱好者对“全国性评选活动”这一品牌的认同感。毕竟,评选的是上一年度的最佳邮票,等到次年下半年才公布结果,那些在2024年就已打折的邮票,届时还有多少人记得?主办方执着于与其他营销活动捆绑,或许是举办活动成本高昂,难以独自承担。然而,背靠世界百强企业与国家邮政局,总该塑造出一个高端大气的集邮品牌形象才是。二、投票方式陈旧落后:目前,该评选活动的投票方式包括明信片投票和线上投票。明信片投票尚可理解,对于集邮爱好者而言,这是一种充满仪式感的参与方式,对于那些连寄信都嫌麻烦的人来说,对邮票的关注度本就不高,将明信片投票数按2倍系数等方法计入总票数也有其合理性。但在科技发达的当下,线上投票无疑是更便捷、更具吸引力的方式。以现有的技术水平,通过一个简单的APP就能实现实时显示每套邮票的投票数量与排名情况。然而,官方却仍采用在公众号发送短信投票等模式,投票过程缺乏透明度,投票结果也难以让参与者查证。此外,流量极高的总公司集邮网厅,居然都未设置相关链接与投票窗口,如此操作实在令人费解,也极大地限制了活动的外部关注度。由于外部没能看到一点数据,很多人质疑是否内定,2025年评选活动还没结束,很多人就认为依据主办地,一般最佳邮票会是“生肖龙”一样,可能本身这个题材就受欢迎,而且2024年也没啥大事,是与不是都属正常,但投票不透明化注定了缺乏吸引力。三、最佳邮票评选张的利益博弈:      每次评选活动都会发行一枚包含最佳邮票图案的小全张,发行量在10 - 15万枚之间。由于该系列发行已成规模,如同生肖邮票系列一样,颇受集邮爱好者欢迎,市场价格也相对稳定。凭借数十万忠实集邮爱好者的支持,小全张发行初期价格通常接近百元,部分甚至被炒至数百元,由此引发了严重的供求矛盾。发行方仅拿出少量小全张在网厅认购或用于现场促销,其余则留存待价而沽。许多集邮爱好者建议,在颁奖活动期间,应增加线上线下向集邮爱好者的销售数量。通过发行特供邮品补贴颁奖活动可以理解,但发行数量与用途应公开透明。例如,可将三分之一用于现场销售与产品开发,三分之一用于参与投票者的抽奖活动,以此吸引更多人参与投票;剩余部分则用于网厅摇号认购,从而提升活动关注度。可惜,这些只是集邮爱好者的美好愿景,以往主办方用于活动的小全张数量往往不足三分之一,其余大多用于产品配售等,显然难以舍弃其中的利益。      尽管集邮爱好者数量不断减少,活动关注度持续下滑,但作为一项号称全国性的评选活动,理应坚守初心,做到“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贫困而改节”。即便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也应当维护好邮票评选品牌的形象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