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国最佳邮票评选越来越无聊,结果无需猜测!都是为了清库存!

说实话,最初听到“全国最佳邮票评选”这个名字时,我还以为它是一场展示邮票文化的盛大活动,能给集邮爱好者带来真正的惊喜。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相逐渐浮出水面——这不过是一场为清理库存而伪装成盛会的商业卖货秀罢了。变味的评选活动过去的邮票评选,曾是集邮者热切关注的焦点,不少老邮迷还为此展开过激烈的讨论与投票,大家都期待着那个能够让市场热闹一番的“最佳邮票”。然而如今,评选活动的热度早已大不如前,参与度也低到令人咋舌。评选活动本身似乎早已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最令人不解的,是那些邮票的“佳邮评选张”——本应该是邮票市场的珍品,却早已成为清库存的工具。金光闪闪的包装,暗藏“清货”本质以2023年的佳邮评选张为例,面值只有4.8元,却被包装成了38元以上的纪念册,甚至连中签的机会都被人为设置成低概率,显然是为那些炒作者留有了“余地”。这些册子里附带了许多早已跌价的邮票,大家买的不再是邮票,而是一份“收藏”的虚荣心。真正的集邮者恐怕早已被边缘化,剩下的,更多是借着这个机会试图通过“投资”来分一杯羹。评选变成了“商业秀”看到每年“最佳邮票”的结果几乎是提前可以猜到的,投票环节甚至成了一个走过场的动作。票数的背后,倒不如说更多是为了赢取奖品的投票,而不是为了真正评选出优质邮票。这种局面让人不禁怀疑,这一活动到底为集邮者提供了什么?是不是时候该告别这种“自嗨”的评选活动了?这些邮票真的具备足够的文化价值,还是只是一个清理库存的工具?总结:当商业与文化无法兼容总而言之,现在的全国最佳邮票评选活动,其实已经偏离了原本的初心——它不再是为集邮爱好者提供真正价值的活动,而变成了清理库存、谋取短期利益的商业操作。邮政部门和其他相关方应该思考,是否真的能够通过这种手段,激起公众对邮票的兴趣与热爱?如果没有实际的文化价值,所有的包装和营销终究只是昙花一现。未来的集邮文化,会不会变得越来越单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