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全国最佳邮票评选越来越无聊,结果早已预料!商演般的清库存活动!

邮票,曾是许多人心中的收藏瑰宝,而“全国最佳邮票评选”这一活动,似乎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光辉。每年参与评选的邮票,早已不再是集邮者热衷的焦点,而变成了一场充满商业化色彩的库存清理秀。活动的结果几乎成了预定,甚至有些人已经对这种形式的评选失去了兴趣。让我们一起剖析下,这场邮票评选背后的种种。商业化的背后从2008年开始,佳邮评选张就带有了明显的商业性质。这个曾经在集邮圈中积累了不少人气的邮票系列,因为面值的印刷和发行量的增加,逐渐走向了与集邮初心背道而驰的轨道。如今,邮票的评选更多的是为了清理库存和销售而存在,这一活动的“盛况”早已不是集邮者的热情,而是商家推销的舞台。商演般的清库存活动,已经不再具有往日的吸引力。票选结果早有定数每年,全国最佳邮票评选的票选结果几乎没有任何悬念。大家的选票投向了那些“必定”能带来好处的邮票,而真正值得收藏的“最佳邮票”早已不见踪影。尤其是2023年,尽管生肖蓝兔子因其设计和质量遭到不少批评,却仍然占据了第二的位置。
这个现象更能反映出,这场评选活动更多的是一个“给奖品”而非“评选最优”的游戏。想象一下,连选票的“最佳”也都可以被操控成这样,其他方面的内容还剩下多少真实意义?炒作与投资,真的是集邮者的初心?
对于佳邮评选张,尤其是第44届,其炒作现象已经不容忽视。发行量少,面值低,这样的邮票一旦成为投资的资本,就不再是单纯的邮票收藏,而是“市场操控”。真正的集邮者已经越来越难找到,代替他们的,是一批批炒作资本和投资者。即便是参加摇号的低概率购票者,也在这场“市场博弈”中充当了工具。对于普通集邮爱好者来说,这样的情况无疑让他们感到失望,甚至不敢再轻易参与。结语:是时候停下来了这场“全国最佳邮票评选”活动已经不再是一个有意义的文化事件,更多的是一场商业表演,甚至成为了库存清理的手段。每年的票选结果早已注定,炒作和投资的成分愈加严重。既然如此,这种活动还会对真正的集邮爱好者产生吸引力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也许,某些活动该趁早停下,别再拿着集邮的旗号去做商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