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

制作新邮实寄封的10个建议

收集新邮首日实寄封比单纯收集邮票更具挑战性,也更有意义,喜欢制作新邮实寄封的邮友也越来越多,但笔者在与邮友互寄过程中,发现存在着很多问题,于是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向制作、收集新邮实寄封的邮友提出10点小建议。 (1)要符资。由于首日封常常是贴整套邮票,很多邮友不注意邮资问题,超资情况特别严重,比如亚洲沙滩运动会的首日封上邮票面值为3.6元,这时就应该贴上0.2元(本埠)或者0.6元(外埠)寄挂号信,而不能直接当平信邮寄。要是仍高于挂号信邮资,可在封内夹带东西,当超重处理。另外,补资应使用普票,以免喧宾夺主。 (2)预留盖戳空间。一般纪念封或首日封设计得都比较紧凑,空白空间较少,需要补资时,部分邮友不注意贴票位置,导致日戳盖在图案或地址上,从而影响美观甚至影响投递,因此,贴票时应仔细考虑,为日戳留下空间,必要时也可以贴票后先盖戳再写地址。 (3)书写要工整。字可以不漂亮,毕竟不是书法家,但用不用心写却一眼就可以看出,切勿贪图快而写得很潦草,甚至涂改,无论如何,工整的字迹都会令人愉悦。另外,以使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为宜,尽量不用圆珠笔甚至铅笔。 (4)信息应完整。有的邮友为了省时间,不写寄件人的信息,严格来讲,这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实寄封,至少,都应该写上某某市某某邮局然后签名写上邮编。 (5)尽量手写。部分邮友可能寄封较多,嫌书写地址麻烦,直接将地址打印出来贴上,个人始终觉得贴上的姓名地址如同路边乱贴的小广告,看着碍眼。要是实在不想手写,也可以设置好模版直接将有关信息打印在信封上,不过,模版一定要设置合理,否则可能打印出来位置不对,显得不伦不类。 (6)切不可用空封。信封一般都比较软,在邮寄过程中易产生折痕,影响美观。因此,封内最好放入几张纸垫着,比如首日封里可以放入几张新邮预报,要是有时间,尽量把纸折到比封略小,刚好能装下为宜,这样能较好地保护信封。 (7)封舌不必贴上。封内若无重要东西,只需将封舌向内折入信封即可,不必贴上。否则,收信人势必要割开或剪开信封,影响封的完整与美观。 (8)纪念戳与日戳。部分邮友直接用制作精美的纪念戳销资,而不盖上邮政日戳,其实,纪念戳多是批量使用,多个邮局同时使用,若无邮政日戳,则无法反映寄出邮局的信息,因此,应在纪念戳旁加盖日戳,当然,日戳不必盖在邮票上。 (9)亲手递交给邮局工作人员盖戳。现在好多地方邮局对盖戳监督不力,筒取的信日戳经常盖得模糊不清,难以辨认,失去意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亲手交给邮局工作人员盖戳,若说明是集邮品,一般情况下他们都会很热心地帮忙的。 (10)落地戳必不可少。作为一封完整的实寄封,落地戳必不可少,不过现在缺盖落地戳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收到封后,一定要检查有没有落地戳,若没有,应当马上去所在邮局补盖。 (这篇文章曾发表于《中国集邮报》,近日有朋友问起新邮实寄封制作问题,特发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