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证监会调查新基注水

  新快报讯 经历去年熊市,今年A股在5月再度迈入下跌,截至本周四,股指更屡创新低。新基金尤其是股票方向新基金发行举步维艰,为达到2亿元的成立门槛,基金公司纷 纷为新基“注水”,“帮忙资金”现象愈演愈烈。统计显示,部分次新基金打开申赎后缩水幅度甚至在80%以上。近期监管部门向部分基金公司下发自查通知,要 求上报新基金大幅缩水的原因。有业内人士推测,新基“注水”恶疾已严重损害市场发展,监管部门或将出手予以整治。

  新基发行依靠“帮忙资金”

  数据显示,截至9月3日,今年以来发行成立的156只基金共募资3810.01亿元,总量创历史新高,平均募资规模达24.42亿元。不过,若撇开固定收益类产品,单看股票型基金,这一数字则大大缩水。

证监会调查新基注水
证监会调查新基注水

  据统计,今年已成立的81只股基共募资1169.32亿元,平均募资规模14.43亿元,若再剔除嘉实和华泰柏瑞两只沪深300ETF逾500亿的募资,剩余基金平均募资规模仅8.19亿元。

  事实上,不少基金更是“卡线”成立,募资规模刚逾2亿元,其中不乏嘉实、易方达等大型公司。而8月初成立的万家中证创业成长指数分级基金,募资更不及2亿元。

  “现在的市场环境,没有“帮忙资金”几乎难以成立。”某基金公司市场部负责人表示,“银行卖股基先看“激励”高不高,再问打开申赎时能否保本,满足这两点才会卖力销售。”

  数字亦印证这一说法。针对主动偏股型基金的统计显示,去年四季度新发的,到今年6月底只有28亿份;今年一季度新发的,到6月底仅32.86亿份,合计也才60.86亿份,仅占新发时份额的20.72%。

  缩水严重的次新基金如方正富邦创新动力,根据其去年12月27日披露的成立公告,首发募资份额13.1357亿份,但截至今年年中已降至1.669亿份,相比首发规模缩水87.3%左右。此外,平安大华行业先锋、富安达优势、财通价值、平安大华深证300、东方增长中小盘混合等次新基金亦赎回较为严重。

  证监会要求基金自查

  近期,上海某基金公司接到证监会下发《关于对公募基金发行情况进行自查的通知》(下称《通知》)。业内人士表示,这也是监管部门首次要求基金上报相关情况,今后监管部门可能将基金“注水”问题纳入监管。

  “监管部门下发这类文件,主要源于目前‘注水’现象太过严重。”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偏股型基金发行艰难状况甚至超过2008年,各家基金公司几乎都在依靠“帮忙资金”,长此以往市场很难良性发展。

  “帮忙资金”的泛滥,一方面影响基金经营业绩。海通证券统计显示,上半年全部基金客户维护费为20.88亿元,占管理费收入的16.15%,其中,新基金及次新基金客户维护费明显高于各类型基金整体水平,且这一现象已延续3个半年度。纽银梅隆西部基金、浙商基金、富安达基金等新公司,以及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等中小公司客户维护费用占比均超30%。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基金投资业绩。由于“帮忙资金”要求在打开申赎时保本,导致基金管理人在封闭期内几乎不敢操作,如果期间市场上涨,将拖累基金投资业绩,对其他持有人的利益更将造成损失。

  不过,上述人士指出,要想治理“帮忙资金”的恶疾,还需疏通源头,“新基金2亿元的成立门槛在弱市下显得过高,能否根据市场进行调整?”事实上,7 月监管部门放行发起式基金,即将新基金成立门槛由2亿元降至5000万元,这一做法是否可效仿至非发起式基金,还有待监管部门给出答案。 (上海金融报)

  华安基金注水严重

  2011年11月20日,华安科技动力股票基金成立首募规模达8.98亿份,而截至2012年6月30日大幅萎缩至0.62亿份。这意味着,半年多遭8.36亿份净赎回,净赎回率超过93%。

  华安基金推出的国内首个理财债券基金——华安月月鑫于5月9日成立,首募规模182.22亿份,随后短短一个多月,又连续发行了华安季季鑫、华安双月鑫,首募规模均为55.27亿份,并一举进入千亿元基金公司行列。

  不过,6月26日,华安月月鑫开放申购赎回,当日遭遇逾150亿份的巨额净赎回,净赎回率高达82.79%;6月27日,华安季季鑫开放赎回,重现巨额赎回一幕。截至6月30日,华安月月鑫、季季鑫资产规模已分别大幅萎缩至31.36亿份、9.59亿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