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一直告诉人们:股市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然而,5年来,中国经济一直领跑世界,GDP增长年均9%以上,上证综指却累计下跌60%以上,“熊”冠全球主要股市。
而欧洲经济表现最为强劲的德国今年前两个季度GDP增速只有1.18%和1.63%,而德国DAX指数涨幅接近17%,在全球主要股指中排名前列。相比之下,中国前两个季度GDP增速分别为8.1%和7.8%,资本市场投资者并没有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股市出现“反晴雨表”现象?
权威统计显示,在过去5年中,上市公司在A股市场进行首发、增发,累计融资规模超过2万亿元。
A股融资规模不断攀升,2009年接近3900亿元,2010年达到8900亿元。近两年来,融资规模虽有所下降,但2011年仍保持在5000亿元以上。
“圈钱”增多,甚至出现了巨额超募,然而,不少资金并没有用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发展,而是用于所谓的“投资理财”。 如此不务正业,投资者如何分享他们的发展成果?
经济高速增长,企业加速融资,投资者却难以获得相应回报。在某种意义上,A股成了“圈钱”乐土,而中小板、创业板也屡屡被贴上“造富板”标签。 统计显示,2012年以来,两市共计有796家上市公司发生了关键持股人的股权变动,两市净减持金额达到了320多亿元。这其中多数都是公司高管和大股东。
包装上市、造假上市屡屡发生。号称“茶油第一股”的新大地公司,在IPO前夜涉嫌虚增利润、关联交易、虚假交易等而被终止上市。正是由于这些造假行为的存在,使得一部分上市公司股价从一开始就是虚高的。
华泰证券[8.79 2.69%]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表示,内地股市不断下跌,但是如果从估值角度来衡量,剔除银行股、石油、煤炭等股票,A股股票估值的中位数仍然有30倍之高,也就是说,这些股票大约一半的市盈率仍是虚高的,不仅高于国际市场的估值水平,也要高于内地公司在香港市场的估值水平。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