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上周出现连续第6个黑色星期一,沪市创三年新低2100点的风险警示板,被斩断了魔爪。8月6日上交所终于表示,拟对造成大批ST股持续三四个跌停的风险警示板的不对称涨跌幅进行修改。
截止7月31日A股以年内最低收盘,位居全球跌幅第6,亚太跌幅第1。谁该对A股跌跌不休负责?
尽管管理层一再声称“不对股市涨跌负责”,但是,无论从A股20年的政策市历史、管理层近一年的新政,还是管理层本身的维稳职责来讲,管理层不可能“不对股市涨跌负责”。
有人统计,从去年10月份以来,管理层平均五天就出台一个新政。但是市场对此却并不领情,除了年初出现一波反弹行情以来,其他大部分的时间,A股都处于下跌的状态。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股市之所以跌跌不休,正是对于管理层的新政频发、朝令夕改以及政策歧视造成市场预期的混乱,用脚投票。管理层近一年的新政主要问题有三:
其一,政策规章频发和朝令夕改让市场预期混乱。比如,风险警示板。上交所7月7日发布的《股票上市规则》,7月27日又发布配套的《上海证券交易所风险警示股票交易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拟将ST和*ST上涨限制由5%调为1%,但维持5%下跌限制不变。由于市场对史无前例的不对称涨跌幅没有任何预期(此前上交所仅提示,对风险警示板采取必要的交易限制措施),导致ST板块上周连续全线跌停。乃至 8月6日上交所不得不表示,拟对令市场恐慌的风险警示板的不对称涨跌幅进行修改。同日上交所表示风险警示板计划于2013年1月1日才正式实施。比市场预期的出台时间大大推迟。
然而,上海证券交易所风险警示股票交易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 第十五条规定 本细则自2012年X月X日起施行。而且上交所《上海证券交易所风险警示股票交易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2012-07-27)中表示 ,有关意见或建议请以书面或电子邮件形式于2012年8月3日前反馈至本所。请注意,从7月27日至8月3日仅有一周征求意见时间,显然,风险警示板原打算8月推出。当然,对上交所有错便纠的出尔反尔可以理解,但涉及股价涨跌的重大制度变动,岂可出尔反尔儿戏?谁对损失负责?
同样出尔反尔的情况还出现在退市标准上面。在4月29日发布的退市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表示,“股票成交价格连续低于面值”这一退市标准并不适用于仅发行B股上市公司,但是在深交所6月28日最终发布的退市制度方案中,却突然将仅发行B股上市公司囊括于“股票成交价格连续低于面值”这一退市标准中,使得市场预期大为混乱,闽灿坤B作为可能第一家因股价持续低于面值 B股公司连续8个跌停,带领B股连续暴跌。颇具讽刺意义的是,险些引领退市新政之先的闽灿坤B是一个持续盈利、持续以分红和送股回报股东,分红额超过融资额的好公司。
本来B股和ST股票都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应该充分的听取股民的意见,并实行分步解决的方案,这样“一刀切”的简单粗暴的退市执法将持有B股、ST股的数百万投资者推入深渊,也与证监会一向倡导的“保护投资者利益”相悖。
在健全的市场制度下,投资者对于自己的行为有较强的可预测性,并对自己最终的结果负责。但是如果政策频发和朝令夕改,尤其是管理层直接指导买什么不买什么,会使市场投资者“摸不着北”,不能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进行预判,甚至无法交易。
其二,政策歧视降低市场活跃度。进入7月沪市多数交易日成交仅400多亿处于三年地量水平,上周四市场在集合竞价开盘时,800多只股票(占两市股票三分之一)竟然没有竞价成交价格,更是市场活跃度低迷至极的最好印证。而市场活跃度极为低迷,又与管理层政策歧视,导致市场投资不能投机不准,密切相关。
新的管理层履政之后,11次公开呼吁蓝筹股的投资价值,而且在政策法规的制定过程中,也试图将资金往蓝筹股分流。例如对于新股上市首日新规和ST不对称涨跌幅限制新规明显就是为了抑制市场中的投机行为,而鼓励价值投资。但是,这些政策带有明显的政策歧视色彩,与《证券法》的“三公原则”并不相符。
投机和投资其实并没有严格的区分标准,在成熟的资本市场,只要在遵守交易规则的前提下,两种行为都是被市场所允许的,投资并不见得比投机要高尚。中国的大型国企改制的蓝筹股基本上属于周期性蓝筹股,长期依靠行业垄断和政策垄断取得超额利润,随着中国经济持续30多年年均近10%高增长结束及经济转型来临,这些周期性蓝筹股的利润呈逐渐下降趋势,其未来是否依然是蓝筹股、是否依然有投资价值,本身就存有巨大疑问。况且这些公司都是些股本庞大的巨无霸公司,上涨需要巨额资金,目前市场流动性不足,根本无法支撑大盘蓝筹股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证监会对于非蓝筹股股票的投机暴涨如临大敌,对于非蓝筹股股票的投机暴跌却漠不关心。例如很多个股因连续涨停不得不停牌自查,而重庆啤酒(600132,股吧)曾经连续11个跌停和最近的ST连续跌停却任其跌停,这不得不说是一种严重政策歧视。这种选择性执法和政策歧视造成市场中的资金处于两难境地。由于价值投资不成和市场投机不能,因此离场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统计数据显示,A股上半年销户账号达到22.74万户,进入七月份,销户数有加速的迹象,一年多来保证金1000万以上的个人帐户已消失4500多个,截止8月2 日,全市场保证金余额大约为6932.35亿元,保证金余额频创历史的新低。这在以往是没有出现过的。而此前,全市场保证金余额长期维持在一万亿以上。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新的管理层履政之后,所有的政策缺乏实质性的利好,都无法改善市场供求,反而使供求失衡越来越严重。一方面,政策歧视导致存量资金出逃,而吸引增量资金乏术。比如最初被市场寄予厚望的万亿养老金入市,最后结果却只有几百亿的入市试点,与市场的预期差距巨大。比如QFII标准降低、审批加快,上半年也不过增加几十亿美元,对于十多万亿流通市场的A股无异于杯水车薪。另一方面,而在虚弱的市场环境中,饱受市场诟病的IPO扩容却没有减缓和暂停的迹象。因此的在缺乏实质性利好情况下,场外的资金处于观望,而场内的资金出现加速离场的迹象。
中国的资本市场中陈病百疴是历史积累的结果,新的监管层试图兴利除弊、健全资本制度的拳拳之心值得称赞,但是不能太过于急功近利,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证监会一方面以走市场化之路为名,一再拒绝暂停IPO,另一方面却频发新政企图干预市场走势,这本身自相矛盾。况且在如此疲弱的市场环境之下,却出台风险警示板、“股票成交价格连续低于面值” 的退市新政这样的利空政策,使得市场犹如惊弓之鸟,更加加剧了市场的低迷。
综上,请管理层不要再用新政瞎折腾了。不干预市场就是最大的利好。管理层最重要的是应履行打击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等份内之事,减少对于市场的干预,还市场一个清静无为的休养生息环境。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