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是我国“十二五”期间宏观经济的一个大的方向,房地产,当然也不会例外,以出口和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需要转变,投资和消费的失衡关系需要转变。在此大背景下,对于我国房地产市场,我们的主要判断是:过度依赖住宅投资难以为继。经济转型需要一个健康发展的房地产市场。我国对房地产投资的依赖会逐步降低,住宅将逐步回归消费属性,限制房地产的投资需求将是长期的政策方向。所以,房地产行情不具竞争力的上市公司开始了漫长而已朦胧的转型之路,也创造了良好的示凡效应。
机构们往往从最不可思议之处出手,近期阻击的目标多是从受到宏观调控重压的地产板块选择,诞生了许多大牛股,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思路,所以,我们试着从媒体发表的部分观点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以期能指导我们在思路的方向上加重法码:
1、地产板块仍处于低配水平。并非看好地产股,而是看好由弱行业向强行业转型过程中的股价的催化剂作用。统计显示,偏股型基金整体持有地产股市值占基金净值3.31%,且多集中于招保万金等地产龙头企业,这说明,真正的地产股的起色并不是在传统的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品种上,尽管保利地产已经创出近期新高,但主要还是商品房销售进入了回款高峰期所至。
2、一些基本面难有起色,正酝酿转型注资的地产公司受到机构的青睐。其中,中弘股份、武汉控股、创兴资源等业绩同比大幅下滑或亏损的房地产转型股,却获得险资、基金为主的机构们的大幅度增持。这就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这是一个粗线条,具体原因,我的思考是,多数地产股的现金流留存都出现在2001-2005年这几年的时间,而在2007年,房地产进入疯狂之时,二线地产股的商人们就已经意识到了房地产的调控将不可避免,所以,多数的二线地产商们都选择了到内蒙古,甚至是老挝等周边国家去拿开矿权,这样,经过了四五年的整理,房地产调控不动摇的情况下,这一些矿产资源,也进入了收获期,随着房地产的再融资难度增加,企业做大市值的难度越来越大,这个时候,就可能会出现在不影响主营房地产的背景下,注入矿业资源以便于继续融资,中珠控股等个股,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以倍数增长为目标的大行情。
3、从产业发展角度而言,我们对房地产行业转型不存在偏见,房企转型、跨行业发展是摆脱经营困境、拓展盈利点的正确举措,由于部分上市房企拥有大量的可支配资本,在房地产行业发展面临颓势的情况下,努力开拓新兴市场有利于增加企业的资本运作收益,这有可能会慢慢成为二线竞争力比较弱的房地产商们的一个选择。
4、我们以中弘股份为例,看一下机构建仓房地产转型股的基本特点:
A:公司2011年营业收入出现明显下滑受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负面影响显著。
B:去年四季度机构账户开始重仓参与,工银瑞信核心价值基金增仓540.88万股至788.95万股,国寿自有账户新进持有768.42万股;国寿万能险账户增持236.85万股至602.48万股,中新大东方人寿保险公司也新进持有103.79万股。三家险资账户共计持有1474.69万股,占流通总股数比例为1.46%。
C:根据年报披露,报告期内公司没有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的情况。对外消息封锁严重。
D:在转型矿业资源前,都经过了长期的下跌,基本不会引起人的注意,而八月份消息出现之后,也会出现同等的下跌,但在新一轮转型股出现强劲反弹后,他很快就回到了去年八月份的股价水平,可谓强势。
E:高预收账款产生新的题材催化剂。由于地产股大多拥有庞大的高预收账款。就会计报表角度来说,这些预收账款其实就是报表中的现金流,所以,此类个股在未来产业转型,寻找新的优质产业方面,具有相对强的主动性。
5、这也就意味着此类个股面临着新的估值体系,即从地产估值向矿产、医药等产业方向转向,这些必然会引发资金的投资兴趣。总结一下地产股的活跃品种,大多是中低价地产股、区域性地产股,而不是全国性地产,因此,类似于保利地产这样的地产股,身躯庞大,不会轻易转型。只有中小市值地产股,身轻如燕,转型较易。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