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

炒茅台就像炒股票酒类交易所投资还是投机?

  酒类交易所投资还是投机?

  羊城晚报记者 程行欢

  羊城晚报记者程行欢作为一项参考数据, 伦敦国际红酒交易所的数据和报告受到红酒投资者的普遍关注, 类似这样的交易平台也开始在国内萌芽, 但这种新的投资方式要成为成熟的商业模式还需假以时日。

  酒类投资更像投机

  5月11 日,西凤酒历史上首款理财酒在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申购, 不到分钟的时间,12 万瓶“国典凤香50 年年份酒”便销售一空。然而4 月19 日一度跌破发行价800 元, 如果算上交易费用,投资者账面亏损。

  这样一场投资, 更像是一场纯粹的投机。近年来,随着茅台五粮液以及大小拉菲等高端白酒、红酒多次上涨,厂商、银行甚至一些机构投资者开始构建酒类交易平台, 推出花样繁多的高端酒收藏投资理财产品,其收益率一路攀升。

  成立于去年年底的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虽然采用酒品实物交易,不涉及期货、权益, 但和西方酒类投资交易中心有所不同的是,还缺乏相应的商业文化支持。

  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并不是第一家试水酒类交易所的企业。在此之前,一家命名为“中国期酒交易所” 的交易平台正式上线, 推出基于互联网的期酒直销和交易平台。在成立最初打出“元收藏茅台,高杠杆、高收益! ”的标语,像炒股票一样炒茅台。最早一款上线销售可交易的“53 度五星贵州茅台酒”不超过1000 瓶,每股“IPO”价格为20 元,发行总量10 万股。而所有在中国期酒交易所上市的品种均采用“T+0” 回转交易,涨跌幅度设置为20%。投资者根据价格涨跌买进卖出。不过, 在经营了近一年的时候, 这一平台可以交易的酒类品种依旧只有数款。一位证券业人士告诉记者, 与其说这是酒类交易所, 不如说是远程电子商务。投资者的资金也没有第三方托管,“没有任何保障。”

  酒类理财产品更为稳健

  不过,即便如此,寻找出路的游资还是带来了丰厚的商业利润。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作为上海市政府特许设立的国际酒类公共交易平台, 第一款产品上市一年多,收益率高达66%,吸引了大量资金介入。但是业内认为, 通过交易中心投资酒品不仅要支付5%的申购费用,在交易平台上卖出, 还要支付千分之三的交易费用,成本极高;另一方面,由于酒类投资刚刚兴起, 投机导致波动太大, 不利于真正的爱好者品鉴收藏,暂时还没有形成消费品鉴文化, 从而带动商业模式的形成。

  因此业内专家建议, 有心酒类收藏品的投资者不如试水银行发行的挂钩酒类理财产品, 其特点是产品保真、投资收入稳健, 部分企业还允诺以一定溢价进行回购。比如君顶酒庄与工商银行发行的信托理财产品, 申购者可以选择消费或在二级市场享受产品增值收益,如果出现行情下跌,厂家将以8%的年化收益率回购。

  不过, 此类产品的劣势是如果选择现金支付, 在行情看涨的时候, 预期年化收益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此外,酒品在保管、配送过程中因延误、破损、遗失等可能导致客户无法获得应有收益。

(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