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协会启动“共兴金融投资市场 共护金融消费权益”3·15金融行业主题活动后,不少读者通过本报热线和微博互动,提出了自己关心的股市话题。而在近期,证券行业监管部门也大力推动“投资者保护”培训交流活动。深交所发布投资者教育系列文章,专家指出,投资者应慎重追买连续涨停的股票,避免遭受资产的损失。此外,投资者不要听小道消息,尤其是“股吧”的传闻往往是投资的陷阱。
“股吧”是投资者,尤其是中小股民们常用的网络交流方式。“股吧”实质上是专门的股票论坛,一般按照股票名称再分为各个子论坛,方便投资者就共同关注的股票展开互动交流。不过,专家指出,“股吧”里的信息既有转载自正规媒体的报道、投资机构的研究报告,又有股民自己撰写的分析观点和道听途说的传言。“股吧”信息虽然存在着一些积极的因素,但负面的作用也很明显。
“股吧”为证券市场信息操纵行为提供了便利,有些市场主体为了拉抬、打压或稳定股价,会发布各种虚虚实实的消息,其中大部分是假消息,制造“浑水摸鱼”的机会,实现操纵股价的目的。例如,投资者若轻信了“股吧”的信息,紧接着买入股票,这就帮助操纵者实现了拉抬股价的目标,股价慢慢拉升之后,这些操纵者还会出货,将股价卖给轻信“股吧”信息的人;另外,当操纵者想买进股票时,会在“股吧”发布各种“利空”消息,诱导投资者卖掉股票,使股价下跌,降低了操纵者的持股成本。
总之,“股吧”中充斥着大量虚假的、非理性的和无用的信息,投资者若轻信了“股吧”中的各种信息,很可能会带来损失。因此,投资者不要轻信“股吧”中的各种传闻。
本报记者 刘泰山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