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中国金融杂志》撰文表示,目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金融改革和支持经济增长的任务很重。这番表态似乎在暗示,央行可能将采取进一步行动,以放松货币政策来支持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增长”。
不过,市场普遍对此抱以怀疑。8月底,巴克莱银行曾发布报告称,根据他们与中国决策层的对话,中国正陷入某种“政策瘫痪”,并提出疑问,为什么政府不采取更积极的措施支持增长?国内分析人士也提出各种猜想,试图解释为何此轮货币政策的放松在7月后戛然而止。7月初,中国央行宣布降息,这是其连续第二个月下调基准利率,但自那之后,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便成了奢想,一直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取而代之的是持续与天量的逆回购,一次次延迟市场对于降准的预期。
比如国庆节前,受季末考核等多重因素影响,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紧张。为释放流动性,央行进行了罕见的巨量逆回购。9月25日,央行进行了高达290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9月27日,央行又开展了180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9月最后一周,央行实现资金净投放365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应当看到,依靠巨量逆回购保持市场流动性并不可持续。因到期时间较短,央行在利用逆回购投放货币的同时,也形成了天量资金短期内集中到期的压力。据统计,10月到期逆回购规模高达6500亿元,扣除390亿元到期央票所释放的资金后,10月公开市场已形成6110亿元被动回笼的资金规模,加大了央行下调存准、永久性释放资金的压力。货币政策的放松正当其时。
目前来看,中国经济正处于一种奇怪的状态:一方面,经济增长要“稳”,发改委批复了一系列项目,各地方政府也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另一方面,却是银行间资金面紧张,信贷对于投资项目的支持迟迟难以到位。近日,部分个人贷款利率普遍上浮,被市场解读为银行正在为“稳增长”筹备资金,压缩了个贷的空间;与此同时,反映市场资金宽紧程度的SHIBOR利率显示,4月中旬以来,中国的资金价格大起大落,目前隔夜利率仍处于3.36%的相对高位,表明银行间资金面仍然偏紧,亟待进一步放松。须知,正常情况下,隔夜利率应维持在0.5%-1 %的区间,央行刻意保持资金面偏紧,是一种变相的加息。
127